一个物体以3m 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4s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4:59:33
受力分析可知:f=μN=Fcos37Fsin37+mg=N所以μ=4/23撤去力F后匀减速加速度:a=μg=40/23m/s^2物体还能运动距离:s=v^2/2a=18.4m新年快乐,很高兴为你解决问
您好!因为是匀速运动所以摩擦力f=F=20N当推力撤消后,物体以加速度a=f/m=20/4=5m/s^2,作减速运动,根据Vt^2-V0^2=2as可得:s=8^2/2*5=6.4m
物体受到水平拉力后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将保持不变;故速度大小仍为2m/s;由F=mv2r可得:r=0.2m由F=m4π2rT2可得:T=0.2πs;故在0.1πs时,物体恰好转动半周,则由动量定理可知
1题物体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f=F=800N2题拉力为15N时,物体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F=f=15N,当拉力增大到18N时,小车收到的合力大小为3N,方向向右
因为都是滑动摩擦力起作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f=μN,式中的μ叫动摩擦因数,也叫滑动摩擦系数,它只跟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注意跟接触面积无关;N为正压力.不等于哪一次拉力只跟物体对平面的压力
匀速时,应有F=μmg,此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如果突然将水平拉力F改为竖直向下的压力,此时,加速度大小为a,则μ(mg+F)=ma,由上两式a=μ(g+μg)=0.4×(10m/s2+0.4×10
总时间为2t平均速度为vv=总路程/总时间v=(v1*t+v2*t)/2t=(v1+v2)/t
平均速度是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如果是前后两半是指的路程相同就是原来的答案:设总位移是2S前半路程用时是S/V1.后半路程用时是S/V2.所以平均速度是2S/(S/V1+S/V2)=2V1V2/(V1+V
设经过时间t则平均速度为(v1*t/2+v2*t/2)/t=(v1+v2)/2
因为初速度不一样,拉力只是维持其运动状态.再问:嗯,很有道理,谢谢再答:呵呵
两次位移是9m和12米,勾股定理可知合位移是15米.
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向正东方向运动了S1=Vt=5×6=30m,向北运动了S2=Vt=4×10=40m①若你求的是速度,则平均速度为V=S÷t=(S1+S2)÷t=(30+40)÷(6+4)=7m/
物体位移为20米,东北方向正东方向位移4*4=16米正北方向位移3*4=12米根据勾股定理斜线距离为20米.
因为竖直方向上距离为0,所以重力做功为0,故A错误.由W=FS得,推力做功为W=10N×3m/s×10s=300J,故C错误.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10N,故D错误;推力的功率为P=F
解析:F为拉力时,物体做匀速运动,即合外力为0,有F=μmg,可得F=0.4mg,突然改为竖直向下的压力,那么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ma=μN,N=mg+F,S=V²/(2a)
(v1*t/2+v2*t/2)/t=(v1+v2)/2看问题的意思应该是前后段时间相同的再问:嗯就给这么多条件是这样做吗再答:是的、以后有问题还能问我算式括号里的是一段时间运动的总距离,除以时间,就是
如果力作用在1上,则物体1受摩擦力,这由受力平衡可分析得出;如果力作用在2上,则不受摩擦力,可以用假设法,如果受摩擦力物体1就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受摩擦力.
不对,这个要看摩擦阻力的,摩擦因素相同,是说明摩擦系数相同不是摩擦阻力相同,所以匀速运动速度不一定会是一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