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13:49:54
并联电容的方法能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是因为感性负载的一部分无功电流由电容提供,线路中的无功电流即电源提供的无功电流减少了,所以功率因数提高了.串联电容当然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因为感性负载的无功电流
并接电容后有功功率是不会变化的(确切的说只要电源的功率足够大,负载的有功永远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至于怎么变化取决于你并接的是多大的电容器.当并接的电容器容量<当前电路总无功量时,
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变,无功功率减小,电源提供的功率减小,相当于电源负担减轻!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电路的有功功率不变,电源所消耗的视在功率减小,因此电源还可以带更多负载.例如:一台5KVA的电源,没有
会变化.感性电流与容性电流极性相反,相互抵消后电路总电流会变小.
可以这么想,在特定的频率下,电感和电容形成谐振,那么这两个元件并联起来对外就等效于一个电阻,所以功率因数变为1,结论是会导致功率因数变化.其实电容上产生的是超前与电压的电流,与电感上滞后的电流一叠加导
并联电容后,电容发出容性无功,负载需要的无功不再从系统中吸取,因此无功减小.而有功不变,功率因数=COS(ATAN(Q/P)).所以只要补偿的电容没有过补偿太多,功率因数一定会提高的.并的电容越大总电
此公式是把电路的功率因数从cosψ1提高到cosψ2,所需并联电容器的电容量.C=P/ω(U的平方)×(tgψ1-tgψ)P:负载吸收的有功功率U:负载端电压有效值ψ1、ψ:补偿前、后电路的功率因数角
在感性负载中,电流滞后电压90度,而电容器中电流超前电压90度,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使它们的电流电压相位得以互补,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小电路的无功损耗.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一个纯电感,其功率因数为0,若并联一个合适的电容,两者可能发生谐振,对外呈现纯阻性(即看起来是一个电阻),功率因数变为1.由此推广,当不是纯电感时,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但达不到
提高了总的功率因数.负载本身的功率是由负载的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
当然会改变,但变的结果不得而知,要并联电容也得根据感性负载的情况进行选择电容的大小,使电路的功率因数合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电路中没有线圈,无论电容器是并联还是串联,都只能显示其容性.只不过并联以后,耐压值不变,电容量为两个电容器容量之和.
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是利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所以可以视为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
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是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负载的功率因素是固定的,由负载本身决定.
功率因数r=cosΦ,Φ是电压电流的相位角,cosΦ也是有用功和总功比值,也是电阻和阻抗的比值,改变了电容,线路的阻抗就改变了,那么cosΦ也就改变了
并联电路投入电容,不需要断开原电路,串联电路需要断开原电路才能投入电容器.莫非你认为供电电路可以随时断开电路吗.
要了解并联电容可以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必须先了解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包括:广义的用电设备,如:电网的变压器、传输线路,等等)的用电效率的数据.功率因数的定义公式:功率因数=有功
并联电容后,电容发出容性无功,负载需要的无功不再从系统中吸取,因此无功减小.而有功不变,功率因数=COS(ATAN(Q/P)).所以只要补偿的电容没有过补偿太多,功率因数一定会提高的.
有功功率不变,无功功率会变有功功率只是电阻消耗的功率,无功功率是动态元件.你并联电容,只是改变了无功功率,从而改变了功率因数.但是有功功率是不变的
交流电从0-220V周期,当电压刚刚过0时,镇流器还沉浸在负电流状态中不能自拔,它从负的最大值渐渐变为0值.而电压过0的时刻,电容电压是上升最快的时刻,需要最大的电流充向电容才能使电压上升,而接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