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二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0:13:52
暖,暗喻红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旺盛的斗志,寒,映衬斗争环境恶劣、面临的艰难险阻.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视作细浪,吴蒙山看成泥巴团,明显是用了夸张的手法
拟人和排比再问:哪里看出来?再答:拟人: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排比: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用:能看出红军战士的顽强,不怕一切艰难险阻藐视困难的精神
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隐喻,双关,排比.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讲述了红军在远征路上遇到的困难,表达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应该是比喻.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作)《七律·长征》对举世闻名
暖和寒暖表现了红军的喜悦之情寒表现悲痛之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都用了对偶
一、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金沙江浪花拍打得悬崖直发热, 大渡河的铁索桥闪着阵阵寒光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