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01:59:37
“空城计”,后人曾有诗赞道: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其时,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
当时,街亭失守,诸葛亮要撤退,派身边大将去搬运粮草掩护撤退,自己身边就留了五千小兵,正在这时司马懿率领十五万精兵杀到,诸葛亮没折了,只能摆起空城计.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 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
首先要说明,这是《三国演义》为神话诸葛亮而虚构的情节,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空城计.如果你就是想跟我讨论《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而非历史事实的话,我可以告诉你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一次心理战的胜利,因为他
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引十五万
要善于利用别人的心理弱点.多疑是会吃亏的.
名称空城计拼音Kōng’chéng’jì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
被司马懿逼得
《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
临危不乱,有大将风范.内心很强大,城府很深.
因为那时候诸葛亮守的城没兵了,只能用空城计,至于为什么司马懿兵临城下还不杀诸葛亮,不是因为司马懿笨,其实司马懿的城府比诸葛亮还深,那时候要杀诸葛亮根本不用进城,用箭就可以就射死他了.真正的原因是:如果
因为那时候诸葛亮守的城里只有老弱残兵了,靠他们是守不住的.所以,用空城计来骗司马,以为有埋伏,吓退司马懿再问: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那些故事?写下来,并讲给同学听。简要一些90字左右再答:死诸葛吓退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
我认为是诸葛亮精通心理之术,深知司马懿目前的状况,因为曹操是多疑的人,司马懿又是一个具有野心的人,如果司马懿真的杀掉诸葛亮后,那么曹操就会把司马懿杀了,所以司马懿知道一点,而诸葛亮也是很清楚的知道司马
一、“智绝”----诸葛亮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性格: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情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诸葛亮料到司马懿会撤兵,所以才出此险招1.“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的人.2.“望梅止渴”讲了一个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
智孔明空城疑兵退仲达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