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09:00
古代服典
古代数学题

清朝乾隆皇帝设千叟宴,得知最长的一位老人的岁数时,乾隆皇帝出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纪晓岚对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此老人多少岁花甲重放:60*2=120三七岁月:3*7=21120+21

古代造纸术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

古代谚语

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貂不足,狗尾续——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掉书袋——掉:摆动,摇动.

古代问题

解题思路:方程的应用解题过程:varSWOC={};SWOC.tip=false;try{SWOCX2.OpenFile("http://dayi.prcedu.com/include/readq.p

古代成语故事

含沙射影传说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后来就用“含沙射影”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这是个古老的传说,当时有一种奇怪的动物,样子长得像鳖,只有三条腿,人们称它为“蜮”.对蜮人们有许

日本古代的武士服叫什么

你概念不对武士阶级包含某家的家臣拿俸禄的地头没名气的武士或者浪人还有有名的没名的剑客都算武士你的意思剑道服的话现在的剑道的衣服都是以前的剑客穿的真正像武将就不是了.武将还是穿盔甲还要配有专门的东西(看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古代文明

古代埃及,艳后就是最后一位埃及法老,然后用蛇自杀了,之后古埃及就被古罗马占领了.根据考古发现古埃及艳后当时居住的地方现在在海底……美国中央公园内的方尖塔,那个很高上面有尖角的东西,是后来埃及政府送给美

古代

解题思路:见“解答”。解题过程: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rdq

古代历史

解题思路: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您满意解题过程:(1)先秦时期①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②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的局面

古代爱国人士

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华五千年,忠臣三千位.我们想起屈原,想起岳飞,想起张骞……然而还有其他爱国者,在历史的海洋中不落,在长空中闪亮端午来临,我们不时想起屈原,这位伟大殉国诗人.屈原,楚国人.面对国家的腐

古代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同学你好。对你勤奋好学的精神表示肯定。解题过程:为什么要把兵马俑塑那么高大?冷兵器时代,身高体壮的战斗力强,显示秦军战斗力强,作战勇敢,秦朝的强大,皇帝的威严。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兵

古代名人名言!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海阔凭鱼跃,天高

古代状元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

传统古代欧洲的骑士服是什么样子的?

只是一张图片你可你登录这个网站

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

古代地主要服徭役,交田税吗,具体说说

古代地主一样要服徭役、交赋税的.他们一般是出钱代替徭役,也有找人代替服徭役的.尤其是小地主,甚至要自家人亲自出去服徭役的也是有的.不过有身份或者功名的地主不用服役,宋以后,统治阶级优待士大夫,有功名的

古代格言

上百度:http://www.baidu.com/baidu?word=%E5%8F%A4%E4%BB%A3%E6%A0%BC%E8%A8%80&se=360se_9_dg&ie=utf-8

古代咏物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芙蓉唐·柳宗元有美不

古代商业

解题思路: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你满意,欢迎继续讨论。解题过程: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为什么还会出现晋商,且他们的商号遍及世界各地?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