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量大于0.04%的奥氏体钢制大于525度下的金相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14:54:23
316L的确是奥氏体不锈钢来的,高镍低碳耐酸.再问:那请问316L不锈钢马氏体转变温度是多少?再答:你想要耐高温的不锈钢材料的话请选择310S奥氏体耐高温板材,最高耐温是1300度左右。再问:不是选材
---------------------------------------------------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碳钢铸造工艺:一)冶炼工艺:1)成分:铬、镍合金铬钢2)出钢温度:1550
既然问的是是否还有铁素体存在,那应当就是针对亚共析钢而言.亚共析钢在该区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自然还存在铁素体.其实,这个"奥氏体区"既是一个温度区间,同时又是一个组织转变区间.在等温条件下加热到Ac
传统多晶金属材料的强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符合Hall-Petch关系,即σs=σ0+kd-1/2,其中σ0和k是细晶强化常数,σs是屈服强度,d是平均晶粒直径.显然,晶粒尺寸与强度成反比关系,晶粒越细小
这个我来帮您回答吧,之前我进入江苏东钢公司的时候,主管就给我们培训过这方面的知识了,和你分享下:总的来说,奥氏体钢是含铬18%,8%左右的镍,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钛、氮等.一般来说,前面带3的是300列
主要是考虑不同介质的冷却能力对其最终室温组织的影响.1.空气.空气冷却能力较差,冷却速率缓慢使其可以贯穿很多组织形成区,但基本不会形成马氏体,所以硬度低;2.油.油的高温和低温冷却能力都很差,所以得到
选择A焊缝中的熔敷金属包括焊条材和两侧的母材成份,因此作为母材之一的珠光体对焊缝金属的合金元素的含量有稀释作用.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不锈钢中的“铁素体”,指的是碳溶解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其溶碳能力很小,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
本人主要从事不锈钢,以不锈钢为例,牌号304316321为奥氏体不锈钢,S32205、S31803、S32750为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13Cr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未接触过.看牌号我自己是
晶粒度是指组成晶格的单一晶粒的平均直径.晶粒过大就是常说的组织出大(过热导致),对材料性能影响表现在硬度韧性抛光性晶粒越小越好.
钢在一定加热条件下获得的奥氏体晶粒称为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它的大小对于冷却转变后(热处理后)钢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奥氏体晶粒细小,冷却后产物组织的晶粒也细小.细晶粒组织不仅强度、塑性比粗晶粒高,而且冲击
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淬火前奥氏体的含碳量.因为奥氏体的碳含量越高,淬火后马氏体的过饱和度就越大,硬度就越高.
封闭或缩小奥氏体区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如铬、硅、钛、铌、钼、钽、钨、铝等.增减镍及铬能控制奥氏体r相的稳定性及改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
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分析及焊接工艺:http://wenku.baidu.com/view/1b5d4eb169dc5022aaea00ad.html供你参考
加热的终了温度的高低,在终了温度下的保温时间长短.如果是加热到1000℃以上还与高温段的升温速度有关,总之,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越短,并且避免在同一高温下保温较长时间能有效避免奥氏体晶粒的过分长大.
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有奥氏体均匀化程度,奥氏体晶粒大小,碳的含量淬火温度,却冷温度.
T12钢是含碳量为1.2%的碳素钢,当完全奥氏体化后空冷,由于冷却速度比较慢,会沿着铁碳相图的ES曲线在原奥氏体晶粒周围析出渗碳体,而原奥氏体会发生共析转变,转变为珠光体,因此,T12钢完全奥氏体化后
Ceq=C+Mn/6+(Cr+Mo+V)/5+(Ni+Cu)/15根据你牌号查出百分含量代入上式计算就可以了一般大于3
当温度冷却至727摄氏度时,奥氏体将发生共析转变,转变成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即珠光体.此后,在继续冷却的的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变化(三次渗碳体的析出不计),共析钢的全部室温组织全部为珠光体.铁素
奥氏体的形成是分为4个阶段的,分别是:奥氏体成核,奥氏体长大,渗碳体溶解,奥氏体均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