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0:09:35
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绘的“贞观之治”.贞观时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过着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社会图画啊!事实真的这样么?有一点,但被夸大了.在贞观时期,农民生活还是
贞观之治总结隋朝灭亡原因.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个皇帝,为了巩固唐朝初期的统治,必须以强盛王朝.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每个帝王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唐太宗是一代明君,不能因为玄武门之变就完全否认他.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很安定.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
解题思路:在封建“治世”时期,老百姓仅是有一些剩余产品,得以从事再生产,不会富足安康,故A项错。唐太宗个人的作用只是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D项不符合史实。解题过程:答案:C最终答案:
是一个前后启示教育的关系不是以史为鉴么
"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不因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B.626年C.581年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
1常与臣论治,鉴盛衰理2选练举贤不分亲疏或旧敌,一律量才而录.尤重对地方之考核.时查功过3兼听纳谏魏征故事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赋税比隋减轻,力役节制.精简机构5华戎同轨,爱之如一.民族平等爱之如一
都为唐朝走向鼎盛期奠定了基础
因为实践出真知.唐太宗作为隋炀帝的大臣兼亲戚,故炀帝所经导致的隋朝的腐败到隋朝的灭亡的原因他都清楚,故太宗所有的改革都是针对隋炀帝所犯的错误进行的,所以,天下之事太宗都做得很细,才导致后来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
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进行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如下改革:实行三省六部制;
醉西游答题活动,题目:下列与唐太宗没有直接关系的是()正确答案是C.开元盛世
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实践出真知.唐太宗作为隋炀帝的大臣兼亲戚,故炀帝所经导致的隋朝的腐败到隋朝的灭亡的原因他都清楚,故太宗所有的改革都是针对隋炀帝所犯的错误进行的,所以,天下之事太宗都做得很细,才导致后
①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解题思路:每一个统治者,都想办法巩固自己的统治,绝不会自己推翻自己的统治。他采用的所有措施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这个角度出发,唐太宗知人善任的根本目的就很明显了:C维护统治。其他选项只能是
形容两人合作的非常融洽,有天作之合的意思.典故: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
原因:1.隋唐更替,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2.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调整了统治政策,在经济上轻徭薄赋、政治上广搜人才,兼听各种意见,多方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其在位时期,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