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漂浮时排水质量与物质总质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10:35:15
(1)氢氧化钠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甲组同学可以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2)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
两者不反应.但是,加热时,MgCO3会分解.MgCO3=加热=MgO+CO2↑会减重.但是铜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和氧气反应2Cu+O2=加热=2CuO会增重.现在混合物质量不变,说明减重的数值和增重的数
两种物质共同加热先是KCLO3分解得到KCL作为催化剂计算1.58gKMnO4完全反应得到的固体用0.91g-KMnO4完全反应得到的固体=KClO3完全反应的固体质量最后用1.58gKMnO4完全反
因为小车也受到自身重力所带来的拉力再问:说清楚点再问:摩擦力被平衡了再答:噢,我说的是砝码,,再问:?再答:砝码的重力作用在小车和砝码所组成的系统上,这个系统的总质量就是小车加上砝码质量,牛顿第二定律
100+20-119.8=0.2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生成氧气质量=26.4g-24.8g=1.6g根据密度得到值得氧气体积:1.6g/1.43g/L≈1.1L2.2KMnO4=△=K2MnO4+MnO2+O2↑31632X1.6
我把这道题换种方法解答你:两分子的A加热分解产生六分子的混合气体,而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相对密度为a,这里是把氢气密度当作1来看待的.而相同状况下气体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混合气的相对分子
M1<M2浮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液体上,液体把他传递到电子称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中的总质量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对分子质量(必须配平后)也算
MgCO3=MgO+CO22Cu+O2=2CuO就是说,生成的CO2的质量和反应的O2的质量相等.
其实是这样的:这个用除法来表示的关系式的确是由“总质量×物质所占百分比=物质质量”推导来的,这样的关系只具有数学意义,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做除法意味着“分割”,分割成几份除数就是几,这是我们上小学
上浮:F浮>G物运动状态(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在水面上)ρ物<ρ液漂浮:F浮=G物静止状态ρ物<ρ液悬浮:F浮=G物静止状态ρ物=ρ液下沉:F浮<G物运动状态(下沉的最终状态结果是落在容器底部)ρ物>
饱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S/(100+S)*100%S=100w/(100-w)S>w
质量守恒:减少的质量是O2的质量=60-40.8=19.2g2KClO3==2KCl+3O214996X19.2X=29.8再问:质量分数再答:29.8/40.8=37.25%再问:为什么要除以40.
你的化学方程式错了,应该是NaHCO3+HCl==NaCl+H2O+CO2↑设碳酸氢钠的质量是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是yNaHCO3+HCl==NaCl+H2O+CO2↑8458.544Xy4.4g列
[实验现象]由于甲小组用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变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乙小组用的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有气体跑出质量减少,指针指向
这个一般是不可以的,因为单位体积的气体含有的物质的量n是相等的,由p=nM/V(p为气体密度,M为物质的量,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可知,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量成正比,所以气体可以比出来.但固体一般不满足这
选D至体系均无固体物质就是说等到体系中所有固体物质全部溶解.先写出方程式,按比例比较即可.假设都消耗1mol氢氧化钠,看需要反应物质量大小Al2O3+2NaOH==2NaAlO2+H2O1022511
硫酸铜晶体质量22.7g-11.7g=11g生成硫酸铜质量18.6g-11.7g=6.9gCuSO4.xH2O=CuSO4+xH2O160+18x16011g6.9g(160+18x)/11g=160
1.不是,还有物体中空(水无法渗入)的情况,当然一般书本上的案例都是实心的.实心的物体漂浮的情况下,排水体积是小于物体体积的.2.这和第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区别,漂浮是物体没有完全浸在水中,而悬浮是物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