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速测定中如何判断接收换能器处于驻波场的波节位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01:37:01
逐差法都是为了减小误差,并且用上所有数据
超声波从发射信号到海底的时间:t=2.5s2=1.25s∵v=st,∴海洋的深度:s=vt=1500m/s×1.25s=1875m.答:海洋的深度是1875m.
驻波共振法,就是根据发射的超声波与它返射回的声波发生干涉从而产生驻波,我们通过测定驻波的波长,然后频率可以从信号发生器上读取,有频率和波长声速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不断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当信号源频率等于换能器固有谐振频率时,会发现换能器的振动位移比在其他频率时大很多
meiyou
共振法也叫驻波法,换句话说空气柱在共振的时候,两个换能器之间的空气柱从波动的角度来看就会形成驻波.固定两个换能器为一个固定距离(最好是整数,方便计算),调节超声波的频率,当看到示波器显示的驻波为波腹时
1.如何调节与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使用驻波共振法,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正弦波时,表示S1、S2间处于驻波共振状态.调节方法是移动S2,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变化.
ACD说法都是错的.B的说法正确.干涉是发射波和换能器的反射波形成的,他们是同频的,换能器工作时,发射和反射波一直存在,那么所以在换能器之间的任何直线位置都产生干涉.不过仅当S1-S2为(波长/2)整
应该是没有强制规定吧.距离远一些,应该是精度比较容易做高一些.如果你时间采集上精度足够高,那也没有太多关系.再问:实验不涉及时间的采集啊。而且做实验时老师明确要求要距离50mm以上。能再具体解答下吗.
测速原理:v=f*l(f为声波频率,l为声波波长)为此我们需要测得f和l测f:利用谐振现象,当发射换能器处于谐振状态时,其谐振频率即声波频率,由此定出f;此原因之一~测l:实验装置采用柱波测距原理,相
不对,声音传播速度与音量没关系,只与传播的介质有关系
压电陶瓷换能器有谐振频率,不在这个点(实际有一定的带宽)工作,灵敏度变低,相位法或驻波法的效果都不好,测量精度严重下降或无法测量.而且,测出这个工作点后,可以知道工作频率.声速=频率*波长也
根据公式V=λf其中V是声速,λ是波长,f是频率由公式可知,一旦频率f发生改变,在波长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声速将发生改变
因为音波在空气中的传递需要介质,会引起共振,
温度,介质种类等
如果是实验测定,那么计算条件可以轻松得到,声波频率f为已知,声速u为实验结果数据(实验得出值),应用公式u=λ·f可以轻松求得波长λ=u/f.
在峡谷哭的中间,知道在两个悬崖的距离,然后由你哭了一半的时间开始的距离除以你听到的回音;敲铁棍,用铁棍距离除以铁棍从一开始听到敲击时声音;一个人站在悬崖大喊一声,对面站在悬崖从另一个人听到的时候声音(
因为逐差法处理的数据误差会更小,可以防止(s2-s1)+(s3-s2)+(s3-s4)+(s5-s4)+(s6-s5)=s6-s1这类的事情发生,逐差法会全部用到所测得数据.
不可以,频率必须与谐振频率等
用示波器监测接收换能器的输出波形,当频率改变时,波形会变化,找到最大值时,再微调换能器距离,使接收波最大,这时再微调频率,使波形最大,这时的频率为谐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