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入射波为400nm到760nm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20:32:55
A、由于白光是复合光,故当光程差为紫光波长的整数倍的位置表现为紫色亮条纹,当光程差为红光波长的整数倍位置表现红色亮条纹,故屏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故A错误.B、用红光作为光源,当光程差为红光波长的
我觉得没事因为每个色光经过衍射频率是不变的所以即使先通过滤光片相应的光也能被过滤不过习惯上还是先加单缝后加滤光片(记得是)
(1)A (2)①2 y=-5sinπt(cm) ②πR(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Δx与入射光线长成正比,所以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时波长增大,条纹间距Δx变大,A项正确;全反射中的临界角为C,由
(n-1)e+r1=r20级明纹就是光程差为0,即光程相同;r2表示没有加玻璃片的光速的光程(应该是r2乘以1,1表示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r1表示另外一光束没有加玻璃片的光程,ne为光在玻璃片中的光
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例如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
根据双缝干涉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只:x=λD/d,其中x是条纹间距,D是双缝到屏幕的距离,d是双缝间距,只要测量出双缝间距,和双缝到屏幕距离,再量出条纹间距x,就可以从上面式子算出波长λ
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Ldλ,知,入射光波长越长,则干涉条纹间距越大.故A正确,B错误.C、把入射光有绿光变成紫光,波长变小,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Ldλ,知,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C.因为红光和绿光的波长不一样.不可能干涉.想要发生干涩,必须是波长一样的光源、
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狭缝相距很近,平行光的光波会同时传到狭缝,它们就成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它们发出的光在档板后面的空间相互叠加,就发生了干涉现象.补充概念:当单色光经过
A、由于白光是复合光,故当光程差为紫光波长的整数倍的位置表现为紫色亮条纹,当光程差为红光波长的整数倍位置表现红色亮条纹,故屏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故A错误.B、用红光作为光源,当光程差为红光波长的
按照现在我学习到的只是来解释,这一个光子穿过缝后的运动轨迹是随机的(即普朗克级空间里随机运动).当大量光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由于概率的存在,大部分光子就会向几率大的方向传播,此时就能显示出光传播方向和
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就出现暗纹.改变2个波长,还是奇数倍,所以还是暗纹.
A、曝光量小,可知光子数不多,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在底片上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故A正确B错误;C、若曝光量足够大,可知光子数较多,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发生干涉现象,底片上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故C错误D正
是实像(前层膜反射与后层膜反射线干涉形成)由光线直接形成的为实相有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为虚像
这个凸透镜的作用是为了实现平行光的汇聚,实验过程中可以不加,教材上讲解双缝干涉时也没有加凸透镜,但是在做条纹位置推导时连续用了好几个近似,如果一开始就加上凸透镜,从双缝出来的光方向是完全随机的,但是我
用云母遮住S1相当于S1向S2靠拢,此时应看到零级条纹向上移动
光波长/双缝间距=条纹间距/光屏双缝距离所以光屏离双缝越远,条纹间距越大.光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双缝间距越小,条纹间距越大.
480nm的紫光照射到折射率为1.40的玻璃片上时相位延迟量为(8000/480)*2π*1.40=23.3333*2π480nm的紫光照射到折射率为1.70的玻璃片上时相位延迟量为(8000/480
two-slitinterference1.origin2.Theoreticalbasis3.Double-slitinterferenceexperiment4.(不知)In1807,Tho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