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方形 bc为对角线,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运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17:24:19
在正方形 bc为对角线,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运动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c

(1).作PE⊥AC于E则△CEP相似于△CBAPE/AB=CP/AC正方形ABCD中AB=1∴AC=根号2又CP=1-XPE=(1-X)根号2*1/1S△APQ=y=AQ*PE/2=(-根号2/2)

(2013•湖州二模)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

(1)如图,过点P作PE⊥AC于E,∵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45°,∴△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的速度为1cm/s,∴PC=1-x,∴PE=22PC=22(1-x),∵点Q的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CM

因为Q的运动速度为√2厘米/秒,P的运动速度为1厘米/秒.且AC=√2,BC=1所以:CQ/AC=CP/BC所以:AB‖PQ.而:BP=x,AQ=(√2)x所以:PQ=PC=1-x,所以:△ABP的面

如题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边AB上从点A向点B运动,连接DP交对角线AC与Q

1:Q点在AC,也是ABCD的对称轴上,故角DAQ=角QAB,AB=AD,AQ=AQ(SAS)2.当点P运动到B点时,AQ=QD,△ADQ为等腰三角形,这是因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此时△A

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 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

正方形对角线与边夹角45°,等腰三角形PEB的高为1-x/根号2,底边长为2乘以根号2乘以X面积为相乘除2.X大于0小于根号2X=根号2/2时最大

已知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不与A、C重合),PE⊥BC于点E,PF⊥CD于点F.

1证明:在△BCP和△DCP中∵BC=CD∠BCP=∠DCP=45°CP=PC(公共边)∴△BCP≌△DCP(SAS)∴BP=DP2不是DP>BP在图示情况下,连接BP在△BEC和△DFC中∵BC=C

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cm/s;点

S△APQ=S△ABC-S△ABP-S△CPQ=1/2-1/2*X-1/2(1-X)*(1-X)=根号2/2*(-X^2+X),X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

(1)PQ=1-x,所以△APQ以AQ为的高为(1-x)*0.5*2^0.5.y=0.5*(1-x)^2*0.5*2^0.5.;(0

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cm/

S△APQ=S△ABC-S△ABP-S△CPQ=1/2-1/2*X-1/2(1-X)*(1-X)=根号2/2*(-X^2+X),X

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

(1)作PE垂直AC于E.显然,AC=根号2,AQ=2X,BP=X,PC=1-X.角ACB=45度,所以,PE=CE=(根号2)/2PC=(根号2)/2(1-X).所以,y=1/2*AQ*PE=-(根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运动速度为1

1.由题意得y=1/2-x/2-(1/2)√2(1-x)²*√2/2=(-x²+x)/2,0≤x≤1.2.y=1/6=(-x²+x)/2,判别式=-3

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E=PB.

证明:(1)①过点P作GF∥AB,分别交AD、BC于G、F.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ABFG和四边形GFCD都是矩形,△AGP和△PF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D=FC=FP,GP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一边BC上,一点P从B点运动到C点,设BP=x,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y.(4)若点P沿A-

P从B运动到C,PB=x,则四边形APCD的面积y=4-x,0≤x≤2;(4)如果B沿A-B-C-D路线运动,运动路径x,则△PAD的面积y如下0<x≤2时,y=x;2<x≤4时,y=2;4<x≤6时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长为2,动点P沿对角线BD从点B开始向D运动

在直角△BDC中,BC=DC,BD=2,由勾股定理得:BC=√2,过点P作BC的垂线,垂足为E,得等腰直角△BPE,那么PE=(√2/2)x,所以S△PBC=1/2BC*PE=1/2*√2*√2/2*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动点p在正方形abcd的边ab或bc上,它从a点出发,沿a→b→c运动.当点p经过的

当P在边AB上时,△APC的面积=1/2,则高BC=2,所以底边AP=1/2当P在边BC上时,△APC的面积=1/2,则高AB=2,所以底边PC=1/2.所以AP=4-1/2=7/2

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E=PB.(1)求证:

(1)在△CPD和△BCP中,PC=PC,BC=CD,∠BCP=∠PCD,所以△CPD全等于△BCP(SAS),所以PD=BP,又因为PE=PB,所以PE=PD.所以∠PDC=∠PBC,又因为PE=P

已经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E=PB.1.求

设p到bc的垂足为F,则pc=√2-xcf=pf=(√2-x)/√2bf=1-cf=1-(√2-x)/√2因为pb=pe,则bf=ef,故be=2bf=2*[1-(√2-x)/√2]则三角形面积y=1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是BC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

BQ=BC/2=1,即BQ为定值.∵点B和D关于AC对称,则PD=PB.∴PB+PQ=PD+PQ,故当点P在线段DQ上时,PD+PQ最小.DQ=√(CQ²+CD²)=√(1+4)=

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边BC上,且PE=PB.求证:

因为PB=PE,所以∠PBE=∠PEB因为正方形ABCD,所以∠PCD=∠PCB,PC=PC,BC=CD,所以可证得△PCB全等于△PCD所以得∠PDC=∠PBE所以得∠PDC=∠PEB因为∠P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