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向传播图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20:57:15
图在哪呢?再问:....再答:从图看,波长为4cm.因为波在P(x=1)点依次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所以周期为0.4s。波速=波长/周期=4/0.4=10cm/s。从图中的波峰(2,0)到
A、由题,t=0.6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则有1.5T=t,得到周期T=0.4s,由图读出波长为λ=2m,则波速为v=5m/s.故A正确.B、C,B点与C点间距离等于0.5个波长,则
因为是驻波,所以减弱点始终是静止的!所以a、c、e始终不动.b、d、是加强点,1/4周期,正好回到平衡位置!故都为0
再问:波由0传到b这8秒不要加吗?再问:n=1的话,t=0.45s,这时b不是还没振动吗?再答:t=0时,波已传波到4,所以只要加波由4传到b这0.4秒。你看我对n的限制是正整数,从1取起,就是加了这
提示,请你自己1、由图可知半波长为4m,则波长入=8m;2、因波源O开始沿y轴负方向起振,则+X各点都是沿y轴负方向起振;3、x=2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说明这质点已振动3T/4;4、t=0.2s
波长λ=20cm频率f=5Hz周期T=1/f=0.2s波速v=λ/T=20cm/0.2s=100cm/s由于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A点振动早于B点,AB距离为8cm,波长为20cm,所以也可以说A点
现在的图形是t=0时,P点位于平衡位置,P点开始向波峰方向运动(向上),达到波峰的时间是T/4(这是第一次),以后又经过3个周期,第4次到达波峰.所经历时间等于T/1+3T组成.对Q点而言,t=0时,
再问:对于第一问,为什么相位是那样的(怎样推断出的)?
由题,在t=0时刻,波恰好传播到了B点,此时刻A点在波谷位置,则若AB=(n+14)λ, λ=4AB4n+1=204n+1m,(n=0.1,2,、)由于3m<λ<5m,则n取1,得到λ=4m
由图像可知此波波长为2厘米按波的平移法来想,P第三次出现在波峰相当于左边第三个波峰刚好传到P.第三个波峰距离P的距离为2+2+1.5=5.5所以波速为5.5/1.1=5cm每秒所以周期为2/5=0.4
T=0.4s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从某个波峰到达P到下一个波峰到达P的时间两个波峰之间间隔一个波长,这个时间也是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的时间.
这个题目选择C首先我们根据从实现到虚线,根据向右传播,我们根据P点的前后位置,可以知道这列波可能传播了n个周期加上3/4个周期了A)波速V=(3/4+n)*波长/0.6=(40n+30)/0.6=50
把波形图画到6m处的质点,t=0时,它在x轴上,之后波形右移,6m处质点上移,T/4到达波峰,在经过一个T第二次到达波峰.T/4+T=0.36T=0.288s再问:错了还要考虑之前传到x=6的时间··
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该点处于上坡段,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所以0.15m=(n+14)λ,n=0,1,2
1.3/2T=0.6,T=0.42.波长为lv=l/T=2/0.4=5m/s3.t1为波到达E点的时间,t2为E点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的时间,s为E点通过路程t1=3/5,t2=3/4T=0.3,t
D对.分析:由于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可判断出图中处在X=0处的质点(即波源)在t=0.2秒时刻是正向y轴负方向运动(与波源在t=0时刻的起振状态相同),说明t=0.2秒=KT,K是整数,T是周期
由O经过0.1秒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知周期T=0.4s(0.1秒是1/4周期)此时b开始向上振动1/4周期对应1/4波长所以1/4波长=2m波长=8mB质点开始从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运动就是说B刚开始振
A、由题,34T=t,T=0.4s故A错误. B、λ=4cm,发波速v=λT=0.1m/s.故B错误 C、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此时M
答:注意两点:1.此时P点正在靠近平衡位置,P点的动能正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2.b点与P点刚好相差一个波长,所以b点与P点的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由此得出:此时b点也正在靠近平衡位置,动能正在增大,加速
波速v=30/3=10m/s经3s时间a从最高点到平衡位置则(2n-1)T/4=3(n=1、2、3、4、、、、、)T=12/(2n-1)s再问:(2n-1)T/4=3这是怎么得到的?再答:3s时间a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