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锌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5:13:04
A番茄汁相当于电解质溶液,锌、铜和番茄汁构成了原电池,锌比铜活泼,因此锌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是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锌通过外电路流向铜.锌逐渐溶解
反应的主要是锌片和溶液中的H+反应,而SO42-只是一个导电介质不参加反应且在反应时间内溶液中的离子分部大致不会变化你的题目还有点歧义
锌片、铜片、稀硫酸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锌沿导线流向铜,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导致负极附近硫酸
由电池总反应Zn+H2SO4=ZnSO4+H2知锌的物质的量和氢气的相等,n(Zn)=3.25/65=0.05V(H2)=0.05*22.4=1.12(标况下)
Zn与H2SO4反应:(负极)Zn-2e-==Zn2+,进入溶液,同时,(正极)2H++2e-==H2(gas)也就是说,两摩尔氢离子(1g/mol)离开溶液时,一摩尔锌离子(65g/mol)进入溶液
会形成,这是铁的吸氧腐蚀负极:Fe-2e-=Fe2+正极:2H2O+4e-+O2=4OH-再问:为什么是氧气得到电子,而不是氢离子得到电子?再答:食盐水中H+太少了啊,析氢腐蚀必须发生在较强的酸性溶液
D.负极(活泼金属做负极)
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入插入稀硫酸中,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片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则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选D.
CU和Zn插一个番茄是原电池,Cu和C插一个番茄是电解池
正极是铜片,反应式为:Cu2++2e-=Cu负极是锌片,反应式为:Zn-2e-=Zn2+总反应式是:Zn+Cu2+=Zn2++Cu正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那极,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那极.
锌活拨性大于铜,所以锌先失去电子,因为导线的导电能力大于溶液的导电能力,电子通过导线到铜,然后溶液中带正电荷氢离子向铜片移动,接受铜片上的电子产生气泡,就是氢气.在这个装置中电子由锌向铜转移,流出电子
整个装置构成一个原电池,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锌片将逐渐变小,铜片表面产生气泡,生成氢气.
不是,在原电池里一般只称正极负极.电解池里才有阴极阳极
哈哈,楼主又见面了.这次怎么没有物理呢?化学1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硫酸根的浓度逐渐增大B负极附近硫酸根的浓度逐渐减小C负极附近硫酸根的浓度逐渐增到D正
D是正确的.这三者构成的原电池,都知道原电池是较活泼的一方与溶液之间间接的发生反应,锌片失电子,由导线传递到达正极,那么正极就带负电,负极(即锌片一极)带正电,硫酸根离子带的是负电,所以说理应向带正电
当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中时,就会形成一组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锌原子中的电子通过导线传导于铜原子表面,并释放电子给铜原子周围的氢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形成氢气并聚集成气泡逸出
负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反应为2H++2e-=H2↑,SO42-不参与电极反应,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负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增大,正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减小,故选
锌片溶解,电流表指针转动,铜片上有气泡.原因:锌和铜通过导线连接插入同一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电子通过导线从锌流向铜,在铜表面被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生成氢气,所以铜片上有气泡,
对再问:为什么?再答:Zn片自身产生了原电池
铜片-锌片-稀硫酸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析出,发生还原反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