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I1=10A.U=200V,R=5,RL=XL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14:51:22
两电阻并联,已知R1:R2=3:4,则I1:I2=4:3又:I1-I2=6A故有:I1=24A,I2=18A.
只要再利用第一个条件,把R1与R2并联时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电阻:R并总=6V÷1A=6欧而我们由知道:1/R1+1/R2=1/R并总(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等于总电阻的倒数)所以1/R1+1/R2
很简单呵总电流I=U/R总=220/(34+70×30/(70+30))=220/55=4AU总=U1+U2U1=I×R1=4×34=136VU2=220-136=84VI2=U2/R2=84/70=
设电容上的电压为Uc,相位为0,uc=根号2*Ucsinwt,则Uc=Xc*I1,且I1比Uc超前派/2相位,即I1相位为派/2,即i1=根号2*10sin(wt+派/2).对于支路2,RL串联,总电
题眼:UI同向,说明总的电路阻抗呈现阻性.你设一个频率,带到里面,列方程求解即可.顺便说下,楼上那个解法不对,10A是有效值,相加要考虑相位差的.再问:是不是还得设一个幅角?比如将电容电压的幅角设为0
设(U+V)a=(U-V)b=KU+V=akU-V=bK然后联立就能解出来了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I2=I-I1=0.5A-0.3A=0.2A,∵并联电路中
这道题用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分析的,电源有Us,A中的电源,另外我们把γI也看成电源,用叠加定理:假定Us,A中的电源,γI单独作用产生的I2电流分别为I21,I22,I23;则I2=k1*I21+k2
总电阻=1.6+0.4+(6*(1+2))/(6+1+2)=4欧总电流I3=4/4=1(A)R4两的电压U=4-1*(1.6+0.4)=2(V)I4=2/6=0.33(A)I1=I3-I4=1-0.3
设电阻1的阻值为x,则电阻2流过的电流为2x/2=x,2x为电流2A在电阻1上的压降.流过电阻3的电流为(2+x),电阻3上的压降为(9-2x).则(2+x)(9-2x)=15x=3或x=-1/2则x
一、单一选择题:1、科学研究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A、研究电流的形成原因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从分析水流的形成入手分
由于R1,R2并联,所以R1,R2两端电压是一样的,即I1*R1=I2*R2,故I2=2A,回路总电流=I1+I2=3A,R3上的电压=U总-I1*R1=6-4=2V,所以R3=2/3Ω.
证明:因为向量u,v不共线,共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向量u'=向量u,向量v'=向量v,则u',v'也不共线,向量u',v'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记为平面α,因为a=u+v=u‘+v’,所以向量a属于平面
只有两个电阻,无非是串联和并联两种如果是串联结果如下;在串连电路电流相等,总电阻为2+4=6欧姆那么电流I=12/6=2安培.所以I1=2安培U2=2乘以4=8伏如果是并联电路,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向量a=u+vb=3u-2vc=2u+3v向量UV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c=xa+yb=x(u+v)+y(3u-2v)=(x+3y)u+(x-2y)v=2u+3vx+3y=2andx-2y=3x=13/5
该图中R2下方的竖线是没有的.就是R2与XL串联,RL串联电路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为arctanXL/R2=45度
Zi=Z1+Z2*Z3/(Z2+Z3)=1-j0.5+(1+j1)*(3-j1)/(1+j1+3-j1)=2ΩI1=U/Zi=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