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第一个波峰位置与第一激发电位有较大偏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00:08:47
(1)①从该时刻经T4,质点M恰经过平衡位置,所以位移为0.②该时刻.振动增强的点是:M、O、P、Q;振动减弱的点是:N.(2)由光路图知,θ1=2θ2①根据折射定律得:sinθ1sinθ2=n②解①
实验表明原子是分能级的,而电离电位是指将原子完全电离所对应的电位,此时的原子的状态被称为等离子态,核外电子成为自由电子.这里所就要的能量相当的大,氢原子成为等离子态需要至少500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维持
把所有的峰值连成一条线,每两个峰之间,激发电压差的就是第一激发电势逐差法就是说,你不要用P2-P1,P3-P2...这样最后求平均值等于中间的都没用上用P4-P1,P5-P2,.Pn-Pn-3,有的数
由于电子在变化的电场中运动(弗兰赫兹仪通的是交流电,所以是时刻变化的电场),因此电子在不断加速与减速的情况下交替运动,即、电场能与动能之间的不断转化,当通正向电流时,加速运动,动能最大,反之最小.因此
L2-L1=at^2t=1/50=0.02sa=(L2-L1)/t^2=(2cm-1cm)/(0.02s*0.02s)=2500cm/s^2=25m/s^2
2答:.IA、Vg2k依次连接到示波器的同步输入端(Ext.Input)和信号输入端(CH1)不需要,因为示波器内部扫描电压的作用是在荧光屏上显示一个周期性的水平位移,即形成时间基线,把垂直方向上的被
倒置显微镜光源如何调节?看到细胞不再具有原来的形态,看不清楚,密密麻麻一片,很小的点连成一片\x0d
不是,相邻峰间距或相邻谷间距才是第一激发电位.
氩原子吸收的能量来自受加速电压作用的电子,若加速电压连续增大,则原子吸收的能量是否也会连续增大?
通过在坐标纸上画出电流与电压的曲线找出峰值点,然后用逐差法求第一激发电压,数据较多,画图要耐心点
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仪器上的显示屏上会有),记录许多组数据,然后画出I-U曲线图,如有六个峰值,则数据有效,再用逐差法(对六个峰值对应的电压)计算出的电压U即为第一激发电位,这只是一个大致过程.
不等于,因为在随着电压的升高,到达板的电子也越多,但是当达道第一激发电位时,只有少数电子达到,随着电压的增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达到第一激发电位,所以电流才下降.
由于第一波到6m的地方第十三波刚好在波源,所以这个时候第一波距离第三十波就是6m,即:他们之间就存在了12个波(13-1),设定v是波速,f是频率,λ是波长:λ=6/12=0.5mv=6/24=0.2
温度低时,管内汞蒸气压较低,平均自由程较大,因而电子在两次碰撞间隔内有可能积累较高的能量,受高能量的电子轰击,就可能引起汞原子电离,使管内出现辉光放电现象.辉光放电会降低管子的使用寿命,实验中要注意防
问题一,电子速度不一样,存在一个分布.问题二,第一个波谷存在不碰撞的概率.第二个波谷存在不碰撞和碰撞一次的概率,如此类推.我是正确的
随着加速电压的逐渐加速,电子获得能量,先从第一激发态开始跃迁,逐渐跃迁到第二激发态,其实就是:有能量,就有能力!
(1)M点此时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当再经过14周期时,均是平衡位置在此处相遇.故位移为零.(2)当两列波出现干涉现象时,要产生干涉图样,加强线、减弱线彼此相间的稳定的干涉图样,在图中M点波峰与波峰相遇,
1不能,此时若没有减速电压,则碰撞后的电子将不能由电压而区分是否能够到达另一极,这是波峰应该是不规则的.2电子由阴极K出发,受第二栅极G2正电压作用加速,在管中与汞原子碰撞.逐渐增加KG2电压,观察屏
你是北理工的吧?是不是车辆的?说不定我们还是一个班~我觉得那个题应该就是画出来正弦曲线的交流电压,因为老师看过我的报告以后说加速电压幅度应是110V左右,频率应是50HZ,既然幅度和频率是定值,那么图
这是由于热电子溢出金属表面或者被电极吸收,需要克服一定的接触电势,其来源就是金属的溢出功,所以第一峰的位置会有偏差,但是两个峰对应的电势差就不会有这个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