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在凸透镜前加以凹透镜.成像结果有何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00:19:04
物体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这是规律不理解可以画图或者做试验
20cm在焦距的两倍以内,所以焦距>10cm,现在物距是11cm>10cm.故选B.
1、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面,那么经凸透镜后的会聚位置离开凸透镜的距离要比原来更大,所以要将光屏往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因最初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可知物体是在一倍
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的距离后,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原来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原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A.
当u>2f时那你可以记住一个规律,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实际上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都符合这一理论.可以通过作图证明.再问:反过来说,也就是物距越小,象距越大,像也越来越大,请问,是吗?再答:需要加
因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40cm<2f,则20cm<f<40cm;四个选项中在20cm到40cm之间的只有30cm;故选C.
(1)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8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2f>18cm>f,即,18m>f>9cm.(2)当物体移到离透镜9cm处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D.
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焦距大于15小于30.那么当物距为12厘米时,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的像;那么当物距为12厘米时,应该是的像;那么当物距为70厘米时,应该是(倒立
在没有说明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情况下,这句话当然算错的.只有对凸透镜的情况,这句话才对;若是凹透镜,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这句话当然就错了.
因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
物距(u)成像性质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等大像法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放映机u=f不成像探照灯、复印机u
因为物体放在投影仪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如果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在F、2F之间.于是:f
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即可,因为原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把两个的位置对调,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就在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哦.因为照相机拍照时,景象一般都在凸透镜镜头的两倍焦距外,所以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是属于物理知识哦.
初中物理讲的的投影仪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跟接电脑的那种投影仪不是一回事电脑投影仪是电脑的图像信号通过信号线直接转到投影仪上,然后由投影仪打到屏幕上而原来的投影仪是需要一张透明底片的,底片上事先画好要投影
实像也可以用眼睛看,只要人的眼睛处在像的位置上(人眼相当于光屏),所以看到的仍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再问:麻烦你再给我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老师说物体通过晶状体投到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我们能看到的是经过大脑处
凸透镜前20cm处,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20<2f10<f<20所以当物体放在10cm处,得到的是(正方)(放大)(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