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为什么废行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7:15:14
回收再利用,或者销毁再问:除了回收利用分类的话也只分1,,5,7号这样的电池,为什么分类呢?再答:电池碳柱有用吧?
A,行省是元时的地方行政设置,是地方一级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朱元璋废行省设三司,就把行省的权力分成三份.造成地方的分权.而地方权限的减弱相应的皇权的地位就加强.所以BC正确.地方上的权力被分散,那么彼此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目的就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司分权,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实际上就削弱了地方的权力,加强了封建君主的权力.置六部废丞相是在中央上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而废行省设三司则是在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是为了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这和封建社会的危机有什么关系?
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因为元朝疆域太大了~除了四大汗国以外本国也很大~原来宋朝的州府制不适用了.元朝的一个行省至少有现在2-3省那么大、
因为时少数民族统治,这样便于管理,防止叛乱有点类似于古代罗马帝国的海外行省制度
二、太子一立与太子一废首立太子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22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参照汉族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清圣祖实录》
临江闵王刘荣,是汉景帝长子,母为栗姬.孝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为皇太子,当时景帝姊馆陶公主刘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知道栗姬之子是太子,栗姬以后也会是皇太后,因此必须化敌为友,就向栗姬提起希望让
A废行省置三司,就是因为元朝的行省长官权力过大,可以摆脱中央控制,于是将其权力一分为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1和3都是对的.而在君主专制时代,加强中央的权力就等于间接加强了君主专制,所以2也是对的.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其后,相继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初期,仍沿用前代制度,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行省,称行某
A.实行郡县制是错误的,虽然也属于集中君权措施,但并非朱元璋所为,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就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B.建立行省制度也属于集中君权措施,但实施时间是在元朝,故选C,洪武十三年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试分析宰相制度"立"与"废"各有何利弊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
今天我们还用着行省这名词.行省制度,不始于明代,这是从元代开始的.也可说金代先已有行省了.但正式成为制度的是元代.我们今天俗称江苏省、浙江省,省像是地域名.但历史上省字原始是衙门名,非地域名.在金元两
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行省制度的历史来源确如此.所以直沿袭到近代,依然有其痕迹可寻.我们现代的省区分划,和唐宋时代的道和路都不同.如江苏:徐州是一个军事重镇,它一面
康熙两立两废太子第一次被废 皇太子如果没有兄弟之情,更不懂得尊重皇帝老爹的隐私,确实是件很危险的事! 虽然立皇太子有集中皇权、削弱宗室、稳定人心的各种好处,却也让这个本来就娇生惯养的皇子性格上更加
因为朱元璋认为丞相的相权太大,分走了太多的君权,朱元璋出身草莽,最不能容忍人的就是被人分走权力,尤其是胡惟庸案的发生,更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废除相权;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目的就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司分权,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实际上就削弱了地方的权力,加强了封建君主的权力。虽然明初设立藩王的主观
李世民的这位太子,有几个特殊的嗜好:一是追求享乐,腐化堕落.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承乾“治宫室,妨农工;又好郑、卫之乐”.这几话的意思是,李承乾修建自己的宫殿,损害了附近的农田;又喜欢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