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体现的春秋笔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1:07:27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攘除奸凶,
战前,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战中,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而战后则是将自己的战术叙述给庄公,可以看出他的深谋远虑和卓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再衰三竭,辙乱旗靡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一直到战争结束也不理解主谋的作战思想.
敏锐的观察力
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具有正确地战术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1.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般是这样翻译的: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也有另一种翻译法:轻重不同的案件,虽然不能做到明察详审,也一定合情合理地去处理.教师用书所给的翻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在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未可”“可矣”“下视其辙乱,登轼而望之”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把希望寄托在子虚乌有的神灵上2.急躁冒进,不懂得把握战机3.战胜而不知何以胜曹刿的作战前懂得先取民心(或者取信于民),具有正确的作战思想,善于把握战机1.能知错改正2.虚心求教取胜原因3.国难当头
一:战前与曹刿讨论时,庄公讲的可与齐一战的2点理由“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二:战时,刚开战即叫击鼓公将鼓之.刿曰:“未可.”三:战后不观察就叫追击齐师败绩.公
夫战,气也.
首先确定你说的是不是《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如果不是,就当我没说.春秋笔法的特点便是文辞洗练,一字一句之间蕴含着褒贬.这种特征在《曹刿论战》中十分突出.这篇文章仅用很有限的文字,便将整个战争过程完整的表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