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11:06:42
应该是分封制.《论语》里还有一句话.“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这是相对于诸侯当时争霸而言,所应该是分封制.
这道题目很容易啊.材料二说明.唐太宗执政后,天下安定太平.流民都有了土地,回归乡里.粮食丰收,一斗米才34钱,一年来全国因为犯罪而判死刑的人才29个人.全国都可以不关家门.也没盗贼.出门在外的旅人也不
1.分封制,西周,为了实现宗法制为基础,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的目的.2.向天子汇报工作情况、听从天子的调遣3.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乐礼制度,加强了王权,形成了“普天之下
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1)天子指的是谁?(2)“通史”之事是派谁完成的?(3)材料中的天子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1)天子是指:汉武帝(2)
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季氏》记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思路分析]孔丘所处的春秋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对当时的大转变,孔丘认为是“天下无道”.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
儒家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②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③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④不议.”【注释】(1)礼乐征伐:指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②希:同,‘稀,很少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已不受中央控制,各自为政,互相厮杀,中央集权名存实亡
1.认识到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隋朝杨广昏庸无德导致隋朝覆灭而认识到的.2.魏征,魏征生前以耿直出名,多次劝柬,让李世民头疼但拿他没办法,以至李世民都有些怕他.但他死后,再也没人敢指责李世民了.3
操:曹操天子:指汉献帝挟天子就可以假借天子的命令来管辖天下其它各路诸候,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1.指分封制,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2.巩固了西周政权,保证了其对广大的领土进行有效的统治.后世统治者不可以效仿.因为①西周的分封制是建立在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逐
1B2D3A再问:恭喜你答错了再答:3B
魏征唐太宗纳谏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
天子者,有道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的人,这话真不错啊.
唐太宗认为: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隋朝天子的“无道”,所以被百姓“弃而不用”,从而灭亡.唐太宗立誓要做一位“有道”的明君,使得唐朝昌盛繁荣!
材料呢?我只知道魏是曹操蜀刘备吴孙权再问:有5个题目!!!再答:没有材料阿亲
做天子的人,如果是有道之人,那么百姓就会推他做国君;如果是无道之人,就会被百姓抛弃,(百姓)确实值得敬畏啊.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他这句话说的很明白,而且分析的很透彻,其实他这种思想就是孔孟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