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后妃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02:50:54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
《清史稿》本纪25卷,记载12个皇帝.在各本纪中,以乾隆的本纪分量最重,为书6卷,占本纪部分的四分之一.应该指出的是,当时编修清史的多为旧文人,不少还是顽固的清朝遗老,所以即使在辛亥革命之后,他们写书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方面不全面,如果是受灾情况不全面,那么稿件中只是根据当地官员呈报的来记载,而官员呈报只会记载主要物品的损失情况,无法做到一一详报;如果是灾后的地理变化没有记载,例如河流的改道、山体的坡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授江西宁都知县.宁都县地瘠民贫,清泰、怀德两个乡很长时间强盗横行,老百姓大多远走他乡,土地荒芜.宋必达向上级请求免除两个乡所欠全部国家税收,用来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
清史稿是没有白话文的.因为当时-民国时期,对清王朝的统治者进行全盘否定,到处都是批判声,因此说清史稿的可靠度不是很高.《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
杜立德,字纯一,是直隶宝坻县人.在顺治元年,因为顺天巡抚宋权的推荐,被授予中书科中书的官职.顺治二年,考核选中做了户科给事中一职.他上疏陈奏说:“天下太平的方法有三条:一是敬天.君主是上天的儿子,应当
1.部里在商议覆的事件,只说了一句话就一定要行动(意指‘没有深思熟虑就鲁莽行动’),恐怕不是满怀谦虚能聚集众人长处{的人}所主张的.2.{身为]大臣担负大责任重,本来就不能避免招人指责,听到别人的批评
我国的正史往往是后朝的文臣奉皇帝谕旨修撰的,比如明史就是清代的张廷玉等修的清代历史所以叫史稿而不是史,明显就是资料整理完成没有成书的关系,这是因为明国时期学界已经广泛的引入西方历史观,不再按照中国传统
后宫妃子
清史稿是由清朝贡职的的翰林等文职在清灭亡之后所篇,自成稿之后就没有定稿,所以目前没有白话文版!
王鼎,陕西蒲城人.少年家贫,学习勤奋,性耿直,尚气节.到北京参加礼部考试,大学士王杰与王鼎同族,打算帮助他,他却不愿求助.王杰说:“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吾后!”嘉庆元年(1796年),考中进士,选
正史二十四史序号|书名|作者|卷数1史记西汉司马迁1302汉书东汉班固1003后汉书南朝范晔1204三国志西晋陈寿655晋书唐朝房玄龄等1306宋书南朝梁沈约10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8梁书唐朝姚
皇帝通过军机处把原属内阁的那点有限的参预机密之权也给收回了,导致“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所以有“隐然执政之府”的说法.但我们也应看到,军机处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跟随曾国藩先生游学,传授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同治元年,朝廷命令李鸿章招募安徽籍士兵七千余人,特别组织成一支军队,这就是淮军。外国人见到新建立的淮军衣服
【原文】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列女四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改任史部主事.(起元)后被提升为员外郎.总督高其倬让他暂时管理福州.后来他叉被调到兴化.莆田百姓因为官司互相争斗,高其倬害怕造成祸乱.命沈起元
现在对前朝(中华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所以现在的现代史多半不是历史而是政治宣传一般的话真正历史书写都要过去一二百年才会有一个比较中立客观的历史评价当让像司马迁那样的人物很少了他对汉武帝的看法还
解题思路:你好,我国古代历朝都有后妃,后妃的称呼和后妃制度也各不相同。解题过程:第一位的是皇后,只许一个,主持内宫事务。第二是妃,其中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第三位是嫔六人。第四位是贵人,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