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1 10:45:43
湖心亭看雪中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湖心亭看雪与西湖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解析 湖心亭看雪课文解析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作者解析】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手法有何不同

苏轼的文章突出了闲适、恬静;张岱的文章突出广漠辽阔.苏轼文章借用多种形象做喻体,表现月色空明;张岱的文章则直写月色直白.

《湖心亭看雪》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第一段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遗世独立,不随俗浮沉的高尚品质和超然脱俗的性格.我们刚刚学完,

《西湖七月半》与《湖心亭看雪》的异同

同:都是讲西湖异:讲的季节不同,《西湖七月半》是讲夏天,《湖心亭看雪》是讲冬天

湖心亭看雪 研讨与练习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2.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

课文 第一场雪

赏析:这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来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0——1962年,正是我们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当作者在胶东

江雪与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16D17不见划横线句子18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和别曾相识的坦荡,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19(1)作者的内心孤独,对孤独的一种向往追求

湖心亭看雪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湖心亭、人物:余、事物:看雪

湖心亭看雪中痴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

第一单元 修辞手法 课文

两个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还有其他修辞方法:拟人句:太

湖心亭看雪中“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

湖心亭看雪第一段末句中的量词好在哪里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了四周的景象

“痴”与课文(湖心亭看雪)第一段哪句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湖心亭看雪中第一段中的“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展示了作者什么情怀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课文湖心亭看雪讲了什么样的内容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

第一题,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东风不与周郎便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急 第一课文化

解题思路:文化的影响解题过程:1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下列错误的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C否认了文化自身的独立性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解析:A

《湖心亭看雪》课后题与答案

更定:初更开始,晚上八点左右是:指这毳衣:细皮毛衣沆砀:晃荡,晃漾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大白:酒杯名痴似:痴于,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