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①夜读 孙权劝学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17:47:41
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伤仲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
1、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终有成就. 2、学习能改变人的一切.
劝君好好学习
孙权劝学,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炳烛而学,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所设之比喻.这两个词讲的都是劝对方学习的故事.但前者是因不愿意学而被劝学,是领导对
是文言文,不是寓言故事.再问:那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是不是寓言?再答:嗯,是寓言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道理”的意
1、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所设之比喻.【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
哦哦哦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人物语言描写(对话)3.吕蒙:憨厚老实,知错能改,有上进心4.文章以“肃遂拜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伤仲永》: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可惜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
吴下阿蒙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被选入语文教材.目录原文翻译朗读节奏文言知识词语翻译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字编者简介文章道
炳烛夜读,孙权劝学的中心都是(教导人们不失时机抓紧读书学习),两篇文章都采用(对比)的写法,但说理方式有所不同,孙权主要采用(事实)进行说理,师旷主要运用(比喻)来进行说理.
学习能让人进步,增长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过秦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7006.htm?subLemmaId=17006&fromenter=%A1%B6%B9%FD%C7%D8%C2%DB%A1%
有时间多学习,多读书,对以后肯定是有好处的
1先指出吕蒙身兼军中要职,不可不学.2,自己幼年和青年时期学习的经历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入乎耳,著乎心--著-着:着落,落实.2.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曷-何:怎么.你说的短文不清楚,难道只是指这样两句吗?——如果是上面有人给出的全文,又远远不能算短文了……所以只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课题:《孙权劝学》学科:语文教者:初一语文组教材分析:《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是培养学生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