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为什么靠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16:40:37
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
1次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政府疯狂引钞票导致国内通胀严重,物价飙升.同时反犹主义越来越占上风.而正是1919年,爱因斯坦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离婚,为了支付给孩子的赡养费,他急需一笔大量的现金.这个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
其实就是一个能量方程光子动能转化为电子逸出后的动能和逸出过程中克服的阻力作的功
因为诺贝尔奖一般只奖励能够或者很快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研究,相对论在当时实在是太过于理论化,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比较好地证明或实践这个理论,所以就没有得奖.爱因斯坦是以别的研究得到诺贝尔奖的.
光电效应,实验中发现,无论怎么增加光强,只要频率没有达到一定值都不会有电流.就是说,光的能量传输时其基本能量的大小并不是取决与光强而是频率.就是说光强只是能够决定感应电流的大小,但是如果频率没有达到,
意思应该是不将光当做一种连续的波,而是将其视为一些不连续的能量粒子.如果将光量子化为光量子,那么电子可以一次性吸收光子,并吸收其所有能量.而如果将光视为连续的能量波,电子就无法做到一次性吸收一个光子(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为了表彰他对于光电效应做出的完美解释.实际上更主要的是表彰他在相对论方面的贡献,但是相对论当时还没有太多的实验证实,而诺贝尔物理奖是奖给那些已经被证明了是正确的理论的,所以不
一次爱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已公开的诺贝尔奖评选档案资料,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几十名著名科学家一直提名他为诺贝尔物理奖候选人.但是,当时身为诺贝尔奖
这个问题很简单,狭义相对论在1905年创立,然而1915年之前世界上只有12个人可以读懂狭义相对论,当时爱因斯坦曾以狭义相对论的论文去应聘一个大学教授职位,但得到的答复是:大学教授看不懂他的狭义相对论
利用光电效应可以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动作迅速灵敏,因此利用光电效应制作的光电器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电管就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光电器件.光电管的类型很多.图7-3
因为当时的相对论没有几个人能懂,而且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观念
首先,对于固定的光束,hv是个定值.那么所有的电子中,W最小的,当然E就会最大.不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逸出时消耗能量比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逸出时消耗能量大,所以不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的初动能就比金属表面
不仅黑体和辐射场的能量交换是量子化的,而且辐射场本身就是由不连续的光量子组成,每一个光量子的能量与辐射场频率之间满足ε=hν,即它的能量只与光量子的频率有关,而与强度(振幅)无关.
E=hv-W一束光打到一块金属上,光的;频率是v,我们知道hv是一个光子的能量,即这束光的最小的能量,金属中电子要摆脱原子核的束缚飞出金属表面就需要吸收能量,及吸收一个光子,但是如果光子的能量不足以让
因为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粒子,所以电子不可能通过能量积累逸出金属表面.(在山东科技出版社物理3-5第55页的解释)
本身动能就是hv,W是电子的逸出功,而E就是出去逸出功剩下的溢出了的电子的动能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此方程只是表达了电子被激发出来从而生电等的一系列性质,没有考虑的那么细,换句话说,不是这个方程想要表述的重点.
按照光子的观点,一束光实际上是一群以光速沿着光的传播方向运动的光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为hv,光强可定义为:单位时间里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内通过该面积的光子的能量总和.由此可知,单色光的光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