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05:18:00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整理

《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石钟山记 与游褒禅山记 异同点

共同点:即事明理,通过记游来发议论.与一般游记不同的是,它们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也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游来阐发道理.不同点:<游>文先记游山,后发议论,<石>文由议

石钟山记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A使动,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之鸣.B名词做动词:例1.“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例2.“枹止响腾”.枹,用鼓槌敲击.C形容词作名词:例:“枹止响腾”,响,声音.D名词作状语:例:“目见耳

石钟山记的“虽”的解释

第一个虽解释为即使.即使有再大的风浪它也不会再响起来了.第二个虽解释为虽然.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

石钟山记 翻译

《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石钟山记写的是哪里

现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与长江汇流处的小石钟山.

石钟山记 全文翻译

《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石钟山记》古今异义

A.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说明真实情况B.虽大风浪,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表转折的连词C.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古义,就任;今义,去D.将入港口,港口:古义,河湾入

关于《石钟山记 》的题目

1.以为2,这种3,代词,4,但是,然而5,更,更加6,所说的

翻译《石钟山记》

水经》上说:“鄱阳湖的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它下面对着很深的湖水,微风荡起波浪,湖水击拍山石,发出声音好像大钟一样.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有大风浪也不会发出声音,何况石

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文言文《石钟山记》全文翻译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

苏轼《石钟山记》中有关字词

识在最新的二期课改中解释为知道,非通假字之此处为的,翻译为上饶的德兴尉.倒装中的定语后置

想要《石钟山记》全文翻译,

《水经》上说:“鄱阳湖的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它下面对着很深的湖水,微风荡起波浪,湖水击拍山石,发出声音好像大钟一样.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有大风浪也不会发出声音,何况

《石钟山记》的文言文翻译

《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石钟山记 苏轼文章翻译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

石钟山记 所有重点字词

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3、郦元:就是郦道元.  4、鼓:振动.  5、搏:击,拍.  6、洪钟:大钟.  7、是说:这个说法.  8、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石钟山记怎么背

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搞懂文章的意思,熟读强记,凭你的聪明才智很快就能背会.

关于《石钟山记》的问题

1.的2.表判断3.取消句子独立性4.他,代词5.代石头6.的1.无意义2.他的3.其中4.它的5.它的

苏轼《石钟山记》的翻译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