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6:06:05
实质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一场战斗,而非争夺统治权的战斗
1、北宋:西北:西夏:党项族哈喇汗王朝:维吾尔人(当时称回纥)于阗王朝:北方:辽:契丹金:女真南方大理:白族2、南宋:北方金:女真蒙古:蒙古人西北西辽:契丹西夏:党项南方大理:白族.
发生在西晋时期.
1、北宋:西北:西夏:党项族哈喇汗王朝:维吾尔人(当时称回纥)于阗王朝:北方:辽:契丹金:女真南方大理:白族2、南宋:北方金:女真蒙古:蒙古人西北西辽:契丹西夏:党项南方大理:白族
两汉时期最严重的就是匈奴外患问题.一般关于两汉的书,都绕不开与匈奴的关系.写汉朝,最权威的当然是《汉书》喽,哈哈,不过一般人都不会去看.言归正传,推荐一本可读性比较好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帝国的崛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基本上一直处于敌对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即修建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塞外匈奴的军事威胁.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四十万精兵围困在白登山,后依靠陈平的计谋,贿赂了冒顿单于阏
北宋初年,云南有大理,辽处于强盛时期;北宋中后期开始走下坡路,金取辽而代之,开始谋划南侵,西北有西夏,导致边防过于分散.金南侵,南宋中兴,无奈势均力敌,内外交困,屈辱求和;蒙古利用宋灭金,同时开始计划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战乱不断.秦朝末年,采用和亲的方法.西汉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孤军深入,把匈奴赶出大漠以北200多里.西汉末年,朝政渐渐衰落,无力对抗匈奴.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基本上一直处于敌对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即修建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塞外匈奴的军事威胁.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四十万精兵围困在白登山,后依靠陈平的计谋,贿赂了冒顿单于阏
和汉元帝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战: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
秦与匈奴:敌对.秦始皇派蒙恬率军40万夺取河套之地汉与匈奴关系有点复杂:白登之围以后,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始嫁过去的都是宫女,中行衍入匈奴以后嫁的才是真公主).汉武帝时,汉对匈奴采取军事对抗.南
五胡乱华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从东汉中后期当时的中央政权已经被宦臣、地方军阀和农民起义搞的分崩离析,随时都会土崩瓦解,连自身政权都难以维持,更无力控制少数民族政权.东汉末年和三国前期实际上的魏蜀吴三国都
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则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活动在长城以北、甘肃以西的游牧民族和川、滇、黔、藏等西南地区的以畜牧为主的少数民族,曾独立驯化和培育了马、驴、骡、骆驼、牛、羊等多种牲畜的优良品种,如北方
秦汉时期主要的少数民族就是北方的匈奴,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匈奴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强大的存在了,当时的秦,赵,韩三国都在自己的北方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并且秦赵两国与匈奴之间也时常发生战事,也正是因为常年
元,统一了占领了中原地区,在中国人观念中属于正统王朝,而且它统一了“天下”,它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人统治多数民族人,其社会非常不稳定,平均几年就发生一次政变、夺位之变,两宋时期
辽国(907-1125)契丹族.与北宋并立.初称契丹,后改辽.国号多次变动.契丹族.西夏(1038-1227)党项族.与北宋南宋同时并立.大理(937-1253)白族.与北宋南宋同时并立.金国(111
按照当代观点,那些政权都在现在的中国境内,所以都是内战,而且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有很多汉人.就像三国时代.
只要一点点?那好说了,本质都是大部分土地和财产都掌握在封建统治者手中.要是细点的话:1、由于异族与汉族政权长期征战,都把发展军备放在首位.2、军政大权始终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很少允许有私人武装的存在
促进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促使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加强了彼此联系.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封建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拓,从而有利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两宋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宋代的积贫积弱。解题过程: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