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在阐明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15:19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
是初一的课文吧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解读】: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学而时习之”,
别人,也可做不明智的人解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1.学习了知识经常温习它,不是很愉快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你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么?2.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可以凭它当老师了.3.学习但不思考就会有害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件很高兴的事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在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
第一题:5,6,7,1,3则1,2,8,9,10则8,10则第二题:第十则,因为它告诉我们了要乐于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推加给别人.B:1.(加点字在哪?)2.教育子弟要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因为这句话在《论语》一书中是开篇第一句话,所以《论语十则》在截取的时候就将它放在第一则.
从这条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在于常懂得在学习中思考,时常温习,谦虚求学和不断进取,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思考,和动手做,并且去探究.
应该是反问句或排比再问:是句试哦,确定吗再答:我查过了意思,意思是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开心?你再颠倒顺序也能说得通
讲了学习、来客人、对待别人不懂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三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态度的是6,7,9,10.学习方法的是,1,4,5,12.修身做人的是一二三八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