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滑块通过一轻弹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07:25:56
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滑块通过一轻弹簧
1、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1>m2,β>α,

1.D.没有摩擦力物块处于平衡状态(匀速),故N与f的合力与mg等大反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木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和压力合成后相当于一个竖直向下的与重力等大的力,两个木块皆是如此,所以没有水平方向摩擦力2

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amm越大,a越小.反之亦成立1.F与v1,v2同向时,此时提供正方向的加速度(即最后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的速度都大于现在的速度),因为v1a2,所以m1

在一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 m2的两个小球(m1>m2)

楼主应该理解惯性.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种作用,不论这种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平动,或是转动.惯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一个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车表面是光滑的,车子停止时,小球

在一无限长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 m2的两个滑块(m1>m2)随车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设两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选BC.μ=0时他们刹车后就以最大速度V继续匀速运动下去,因为本来他们之间就存在位移差,所以两滑块一定不相碰.μ≠0时摩擦力F1是大于F2的,所以a1>a2但是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物体1速度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速率分别为v1和v2,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求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好写下详

步骤不好写,你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动量守恒列个方程组,就可以把碰撞后物体的分速度求出来,然后就可以算动能,与之前的动能相减就可以了.最好自己动手,有利于提高.不明白再问吧.

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AB,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答案:DA.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错误,全过程两弹簧做来回收缩扩张的循环运动,类似于弹簧振子B.系统机械能守恒……错误,静止开始,电场力对A、B都做正功,机械能增加;返回过程机械能又减少.C.系统动量

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m1>m2,

既然动摩擦因素相同,那就假设无摩擦根据能量守恒mgh=1/2mv2可以求出速度相等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

没图,跟对图描述的理解来做的在M1掉到地上的过程中,M2受到拉力和重力的合力(M1-M2)g,做功为(M1-M2)gh.M1掉到地上时,M2的动能就是(M1-M2)gh继续上升的过程就是动能转变为势能

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求:

1:f1:F2=(m1*r2方)/(m2*r1方)2:m*4派方/T方=引力;带入上式3:m*a=引力;带入(1)式

S1和S2是两根轻质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且k1>k2.a、b是两个小物块,质量分别为m1、m2,且m1>m2

选A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下面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和向下的重力上面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和向下的(m1+m2)g即列成等式为k(不知是k1k2)*x=m(不知是m1还是m2)*gk(不知是k1k2)*x=

如图所示,在一个足够长的水平小车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

分析:设小车停止时的速度为v0,则小车停止时刻起,两滑块具有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由题意可知,两滑块从小车停止起,如受到摩擦力作用,具有的加速度将分别为-μ1g、-μ2g.对于A:若μ1=μ2=0,则

在某星系中绕某恒星运行的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

GMm/r2=4mrπ2n2(n为频率,运转圈数之比等于n之比)所以n=根号下GM/根号下4π2r3所以n∝(正比于)根号下GM/根号下4π2r3(注意在比值问题中可以去掉不变量),所以n∝根号下M/

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互相叠放的两个木块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

(1)A和B两者相对静止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0(2)若两者相对静止一起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f=m1a隔离分析如下:m1□→f1=m1am2f2=m1a←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

相互接触是上下放还是左右放呢?如果是左右相同的FM1A2按理说1的加速度将要大于2的所以有相互作用FN不等于零两个物体一起运动加速度小于A1大于A2所以选B

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围着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

1.F=GMm/R^2F1/F2=(GMm1/R1^2)/(GMm2/r2^2)=(m1/m2)*(r2/r1)^22.T1:T2=r1^3:r2^3T1/T2=(r1/r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