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英杰父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03:52:03
第一个: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长征精神代代传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
一袋干粮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
如果是找人代写代答,网络上有许多笔手或写手是需要付费的,复制的和原创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原创的是需要支付稿酬的,看来你是想空手套白狼吗?如果是请别人帮助的话,应该有句礼貌的语言,这么旁若无人般的对着电脑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
长征是红军经过了二万五千里,这是非常的辛苦的一次伟大的壮举,通过这次长征不仅仅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同时也煅练了红军战士了,为以后的胜利打下基础,同时保留了红军的实力,
不久前,爸爸推荐我去阅读《长征的故事》. 他说,只有了解长征背后的细节,我才能更好了解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啊,“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多么艰苦的长征啊!那时
也是我回答的,亲乃可以看看
四渡赤水出奇兵(长征组歌)读后感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北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会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
今天,我上网查找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阅读了一个个动人的长征途中故事:《雪山上的小太阳》:一个女红军把毛衣让给受伤的战士,自己冻僵在雪山上;《草地夜行》:一个红军战士为了救同伴,自己掉进了沼泽里;《倔强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磨难.不仅要面对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江河,还要与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的斗争.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屈服,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顽强毅力,完成历史使命,成为世界历史上
《忆长征》读后感有一天,我读了杨成武上将写的《忆长征》这本书,对英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难万险……的大无畏精神钦佩不已.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它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
七律长征的读后感《长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红军长征史,再次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世界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
长征故事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共产党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
夜,静静地夜.窗外已是万籁俱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圆日那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准备抓一只珍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格外宁静.与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我的脑
《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