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和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9:15:47
战前:做了充分作战准备.战时:把握有利作战时机.战后:能准确说出战胜的原因.
曹操方面: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③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袁绍方面: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1,齐国在桂陵之战,以及在随后的马陵之战中的大获全胜,并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其威望上升,挟战胜之威,齐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东方.2,魏国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军事
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到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项羽的祖父项燕兵败被杀.一说自杀.楚国灭亡之后,项羽与弟弟(一说堂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今江苏苏州).羽年少时,项梁曾教
领导有决心,敌人无外援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齐是一等国,在春秋时期并国35(—说“30”);鲁是二等国,曾并9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鲁庄
马陵之战:孙膑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此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始终居于主动地位然后歼灭之.长勺之战:曹刿利用战场士气“彼竭我盈”的有
最大原因就是赵国国力仍然较为强盛,秦国对其仍有忌惮.蔺相如虽然可谓是有胆色但仍是依靠赵国国力在撑腰.
A第三段,用补叙笔法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这部分实际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夫战,勇气也.”在此,曹刿所说“勇气”,是战时士气的集中表现,是军士临
就是曹刿论战最后一段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以作战的必要条件及关键因素(及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马陵之战魏国和齐国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战争名称:马陵之战战争时间:公元前354战争双方:齐,魏,赵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
中国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深具谋略的鲁国士
长勺之战鲁弱齐强,鲁国获胜主要原因是鲁庄公从善如流,善于用人,曹刿指挥得当.而齐桓公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谏阻.
1有红衣大炮帮忙2在本土打(主场优势)士气良好3清方面人马众多4匪帮是一群乌合之众(流寇,地痞之流)再问:还可以详细一点吗?这个不标准吧。
1,破釜沉舟,没有退路2,粮食有限,只有打败敌军才有饭吃3,主将被杀,足见新主将谁都敢杀(退后就是被干掉,只能前进)4,主将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无人能敌(项羽就是那个时代的战神)5,秦军注意力都在巨鹿
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长勺之战:曹刿利用战场士气“彼竭我盈”的有利变化,而反击齐军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齐厘公对侄子公孙无知与王子诸儿同等待遇,早已引起诸儿的不满.后诸儿继位为齐襄公.他以公孙无知待遇过高为由,予以降低,“绌无知秩服”,引起公孙无知的不满,阴谋乘机生事.大夫连称、管至父因为出戍葵丘没有得
原因有许多:鲁庄公战前加强军队训练,赶制各种兵器,疏浚曲阜以北的洙水,以防齐军进攻.政治上也作了些取信于民的工作,所以当齐军逼近鲁境,鲁国北部形势紧张时,鲁庄公决定动员全国力量对齐作战.这时一位名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