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改革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01:52:06
高中历史改革史
【高中历史】关于罗马法的!

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十二铜表法虽然偏向贵族,但如果是两个平民间的纠纷,对犯法者也有相应的惩罚C选项十二铜表法之后应该是公民法和万民法D查士丁尼法典是民法大典的最早的一部分,民法大典才是罗马法完备的标志

高中历史选择题16.17.18

16.c材料强调农村集市规模扩大17.a发粟(朝廷救济)和劝寺院动工,一来可以动用大量百姓,使之饱腹,另一来可以促进寺庙兴建,兴起后,也必将成为百姓的避难所18.b前半段强调各国朝贡,后半段则是张逊把

高中历史:中国历史上改革变法

应该选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末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确立,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促使秦国强大起来.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性质.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

高中历史启蒙运动的原因

可以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说.经济是基础.当时是十五六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出现并得到了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而当时的封建势力,限制了资本主义发展,为此,资产阶级要

高中历史口诀

原始人在夏天受了伤(商),喝了碗稀粥(西周).穿了件春秋,战果(战国)归了秦始皇.秦始皇累出两滴汗(两汉),三个国家(三国)送来两条毛巾(两晋),南北来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771西周>>分封制>>诸侯义务>>作用+宗法制>>宗法等级+神权与王权结合公元前594梭伦改革,经济上+政治上+作用.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前449(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公民法+

高中历史问答题答题套路

1.国家政策,比如鼓励工商业发展、重商主义2.生产力,尤其是工业革命3.科技发展,其实也属于生产力,可以拿出来强调一下4.国际国内环境,比如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里面就有这一因素5.经常说最根本的是什

求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世界战争史》年表.要详细到月份的.

http://tieba.baidu.com/f?kz=65757372这是百度贴吧上面的东西,挺细致的,楼主可以做一下参考~

高中历史

解题思路:谢谢你的提问解题过程:你好,你先看一下这个内容是否符合你的教材版本。如果不对,请讨论区告知,我再另行上传。必修Ⅰ政治专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请在这里概述您的高中历史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矛头分别指向什么

文艺复兴主张人性并未将矛头指向任何一方,但含蓄的表达了反封建思想,而宗教改革矛头直指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启蒙运动主要针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但仍反教会

求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背景和影响……

一、梭伦改革1.背景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⑵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⑶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2.贵族:平原

中、美改革史

解题思路:中、美改革史解题过程:varSWOC={};SWOC.tip=false;try{SWOCX2.OpenFile("http://dayi.prcedu.com/include/readq.

高中历史课题《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就学过几个单元.从第一单元开始,梭伦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改革,洋务运动,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一、历史背景;二、改革内容;三、改革的作用;四、历史意义.背景:1.经济上:北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民族矛盾尖锐.2.政治上: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社会矛

高中历史宗教改革的意义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高中历史知识点

很全很全的说,伟大而不朽的历史老师做的课件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很完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

一道关于宗教改革的高中历史题

A宗教改革影响: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

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可不可以用人物史专题来概括?

本来就是人物史.《史记》就是纪传体的,什么是纪传体?纪传体就是人物史!人物传记.(zhuan)

高中历史必修一是政治史那其他必修和选修是什么

必修二是经济史,必修三是文化史,选修一是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是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