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通假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2:58:31
亡-无耶-也
身亡(同"无"没有)所寄若(你)屈伸呼吸又有忧(担忧)彼之所忧者天果(果真)集气二地是堆积起来的土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C三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解题思路:多理解,多记忆。解题过程:默而知之(识)通(志)译为(记住)。最终答案:略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再答:2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衡——“横”,横着)再答:4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不通否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张
“止”通“只”.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就是以前古人写的字和我们字形不同,但意思差不多的.比如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希望可以帮到您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有,通“又”,再,又生,通“性”,天性、本性受,通“授”,传授,讲授.属,通“嘱”,劝冯,通"凭",凭借僇,通“戮”,刑辱趣,通“趋”,趋向当,通“倘”,如果缙,通“搢”,插(不好意思,这个不
通什么字就按什么字的读音读.
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这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错别字就是写出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公认正确的记录的字,或者字的用法不正确的字.不过生活中最多的还是读错字了.介绍下面这篇文章:闲话错别字吴乃华记得30多年前刚步入报社大门时,有位老报人戏说,文稿中出现差错,尤其是错字、别字,好比头上的虱子,非
甫,通“父”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买一本文言文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