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化学 > 作业

求给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11/14 16:59:41
老师给总结下化学必修2的知识点 第二章比较重点
求给知识点
解题思路: 根据人教版化学必修2的内容总结,注意有机化学中的部分二内容可以借助于书本填入,增加记忆
解题过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_______,即金属性逐渐_______。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________Br2 ; 还原性:Cl_____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_______I2 ; 还原性:Cl_____I 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_______I2 ; 还原性:Br______I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5.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1. 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_,原子得电子的能力________,失电子的能力________,即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 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 Z个(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练习】14.填写下表: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层排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_________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 +1     +7,中部出现负价,由-4     -1 的变化规律。 (1)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2)最高正化合价:+1→+7 最低负化合价:-4→-1→0 (3)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4)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 (5)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0 、2、 4、 6              最外层电子数= 4 5 6 7 三.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1.2Na + 2H2O =2NaOH + H2 ↑ (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 ↑(较难) 金属性:Na > Mg 2.Mg + 2HCl =MgCl2 + H2 ↑ (容易) 2Al + 6 HCl = 2AlCl3 +3H2 ↑(较难) 金属性:Mg > Al 根据1、2得出: 金属性 Na > Mg > Al 3.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 Na > Mg > Al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结论: Si P S Cl 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 1.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2.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F。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③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第三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  (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4)铵盐:如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 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二.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键 项 型 目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 子 实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的存在:  非金属单质:H2、X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  共价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等  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4.共价键的分类: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三.电子式: 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 2.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1)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         复杂阳离子:如NH4+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阴离子 简单阴离子: 复杂阴离子: 3.物质的电子式: (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__________________,MgO_________________。 A2B型:如Na2O _______________  AB2型:如MgCl2 :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l2______ O2_________等 (3)共价化合物:如HCl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NH3__________、CH4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2.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结合的。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是与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断开旧的化学键要_______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_________能量,因此,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向环境中释放能量,使自身体系能量降低。即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 3.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 热能 即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 热能 即为吸热反应 4. 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固定数值。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___________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氢能等。 二、化学电源 1、原电池: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闭合的回路,电解质溶液。 3、电极名称: 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简略为:负氧正还  4、示例电池和电极反应: ①干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 — 2e = Zn2+; 正极(石墨):   总反应:Zn + + Zn2+;   ②.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③.锂电池   总反应:8Li + 3SOCl2 = 6LiCl + Li2SO4 + 2S   ④.燃料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2H2 + 4OH —2e = 4H2O 正极:O2 + 2H2O + 2e = 4OH   电池的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 四、电解原理 1、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电解原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3、电极名称: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4、电解应用举例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 (1)电极反应 阴极:2H++2e- = H2↑ 阳极:2Cl-+2e- =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2H2O+2NaCl2NaOH+ H2↑+ Cl2↑ 离子方程式:2H2O+2Cl-2OH-+ H2↑+ Cl2↑ ②、电解熔融氯化钠 (1)电极反应 阴极:2Na++2e- =2Na 阳极:2Cl--2e- =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NaCl(熔融)2Na+ Cl2↑ ③、电解熔融氯化镁 (1)电极反应 阴极:Mg2++2e- = Mg 阳极:2Cl--2e- =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MgCl2(熔融)Mg+ Cl2↑ ④、电解熔融氧化铝 (1)电极反应 阴极:4Al3++12e- =4Al 阳极:6O2-+12e- =3O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Al2O3(熔融)4Al+3O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C / △t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 (1)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3) 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 2A(g)+3B (g)C(g)+4D(g) ν(A):ν(B):ν(C):ν(D) = 2 :3 :1 :4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固体的表面积等。 通常浓度越大(气体或溶液),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为什么?);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____________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 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 平衡时: υ(正)=υ(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 等:υ(正)=υ(逆) 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变: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4. 化学平衡必须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改变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具体工业生产中,既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也要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如工业合成氨时,就要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强,使反应既快又能达到较大的限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拓展]我们知道,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其中氢原子个数的最大数值为2n+2,这是氢原子个数的上限值。以链状烷烃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O双键,就少2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C≡C就少4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H;所以,烯烃和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烃的基础上减去4×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4×2)即CnH2n-6 (n≥6)。 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3)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3、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可以属于同一类物质,也可以属于不同类物质。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
  中学阶段涉及的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有三类:
  (1)碳链异构  (2)位置(官能团位置)异构  (3)异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
   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区别: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被加成的试剂如:H2、X2(X为Cl、Br或I)、H2O、HX、HCN、等能离解成一价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通过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量关系,还可定量判断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不饱和键的情况:是C==C键,还是C≡C键,或是苯环结构,以及它们具有的个数。 3.酯化反应:羧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注意: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醇酯+水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③在酸化反应中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 ④乙酸乙酯中除乙酸杂质,只能用饱和的Na2CO3浓液,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乙酸的方法。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会促使乙酸乙酯水解,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饱和溶液。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一、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石油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还含有S、O、N等。主要成分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还溶有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煤是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的含量是C其次H、O 二、结构 1、甲烷:分子式:CH4 结构式: 电子式 正四面体 天然气三存在:沼气、坑气、天然气 2、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 (1)、氧化性 CH4+2O2CO2+2H2O;△H<0 CH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 CH2Cl2+ HCl CH2Cl2+Cl2 CHCl3+ HCl CHCl3+Cl2 CCl4+ HCl (3)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应用 三、乙烯 石油炼制:石油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催化裂化:相对分子量较小、沸点教小的烃 裂解:乙烯、丙烯老等气态短链烃 石油的裂解已成为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1、乙烯分子式:C2H4 结构简式:CH2==CH2 结构式 2、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工业制法: 石油化工 3、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CH2=CH2+H2OCH3CH2OH (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 乙烯 聚乙烯 用途:1、石油化工基础原料 2、植物生长调节剂 催熟剂 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煤的综合利用 苯 1、 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煤的气化:把煤转化为气体,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气 煤的液 --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干馏 2、苯 (1)结构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a.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
用途:基础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尼龙等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乙醇 1、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 官能团-OH 医疗消毒酒精是75% 2、氧化性 ①可燃性 CH3CH2OH+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2CH3CH2OH+O22 CH3CHO+2H2O 断1 、3键 2 CH3CHO+ O22 CH3COOH 3、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 +H2↑ 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二、乙酸 1、结构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CH3COO-+H+ 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脂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 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1)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三、酯 油脂 结构:RCOOR′ 水果、花卉芳香气味 乙酸乙脂 脂 油:植物油 (液态) 油脂 脂:动物脂肪(固态)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甘油 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四、糖类 分子式通式 Cn(H2O)m 1、分类 单糖:葡萄糖C6H12O6 糖类 二糖:蔗糖:C12H22O11 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 2、性质 葡萄糖 (1)氧化反应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光亮的银镜) 与新制Cu(OH)2反应 (红色沉淀) 证明葡萄糖的存在 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 (2)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6H12O6(S)+6O2(g)==6CO2+6H2O(l) △H=-12804KJ·mol-1 C6H12O62C2H5OH+2CO2↑ 淀粉 1、 水解 五、蛋白质与氨基酸 1、组成元素:C 、H、O、N等,有的有S、P 2、性质 (1)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2)★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 (3)★变性: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凝聚成固态物质而析出 (4)颜色反应:蛋白质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气味:蛋白质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6)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 氨基酸 结构通式: 甘氨酸 丙氨酸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丝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苏氨酸 谐音:(姓)史 携 来 一 本 淡 亮(色) 书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一、简单有机合成
注意化工生产“绿色化学” 二、有机高分子合成 1、乙烯合成聚乙烯------食品包装袋、保险膜 2、聚苯乙烯 ----- 玩具、泡沫塑料 n 3聚氯乙烯----薄膜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综述:一、金属矿物的开发与利用 金属冶炼的原理与过程:除少数金属外,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由金属矿物转变为金属,一般要经过探矿、开采、选矿、冶炼等阶段。金属冶炼主要是利用矿物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指海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从海水中获得有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的炼制主要有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可以获得用途广泛的合成材料。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 态:如金、铂等不活泼金属; 态:绝大多数金属,如:Na、K、Ca、Mg等。 2、金属矿物的冶炼步骤: 3、金属冶炼原理: 利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Mn++ne- M 4、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①热分解法: 不活泼金属离子的电子能力强 例如:HgO ;Ag2O: ②热还原法:高温条件下,用适当的还原剂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例如:CO还原Fe2O3: C还原氧化铜: H2还原WO3: 铝热反应: ③电解法: 电解Al2O3制取金属铝: 熔融的NaCl电解制取金属钠: 总结金属冶炼方法的一般规律: K、Ca、Na、Mg、Al Zn、Fe、Sn、Pb(H)、Cu Hg、Ag Pt、Au ( ) ( ) ( ) ( ) 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的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 金属 冶炼原理 Fe Cu Mg Al Na 注意:冶炼金属时要考虑原料及反应条件的选择问题;对于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Cu、Ag等,也常用电解盐溶液的方法精炼,但此法要消耗大量电能,成本较高。 5、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1)有效地使用金属产品、材料; (2)提高矿物利用率; (3)用其他材料代替金属材料; (4)加强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 方法:a、蒸馏法; b、电渗析法; c、离子交换法 蒸馏法: ①蒸馏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蒸馏烧瓶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 ③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 ; ④冷凝管的水流方向: ; ⑤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 (2)循环冷却: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用于循环冷却的循环海水。 2、制备化工产品 (1)制溴 方法: ①流程: ②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实验验证海带中含I2 实验: 课本85页,实验4-2 现象: 结论: (3)制取一些金属单质,例如:Na、Mg、K等; (4)制取NaCl 海水晒盐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化石燃料: (一)煤 1、组成: 2、综合利用: (1)干馏: (2)气化: 化学方程式: (3)液化: 注意:上述三种过程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 (二)天然气 1、组成:气态烃,主要为CH4 2、 综合利用: a、清洁燃料; b、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及合成分子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C的有机化合物。 (三)石油 1、组成: 2、综合利用: ①分馏 石油气 分馏 汽油(不含烯烃) 石油 煤油 柴油 柴油 减压分馏 燃料油 重油 石蜡 沥青 润滑油 ②裂化和裂解 a、裂化的目的: 方法: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例如:C16H34 化学方程式: b、裂解:石油的深度裂化 目的: 产物: 3、聚乙烯和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化合物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由乙烯制取聚乙烯: 高聚物的特征:性质稳定,无固定的熔沸点,是混合物。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保护的意义: 2、环境监测 3:绿色化学: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 4、环境污染: 水华、赤潮 若有疑问,可以直接留言,我会及时回复的,谢谢你的配合,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