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物大盘点.?越多越好.不要重复哦 最好有评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07:02:04
明朝人物大盘点.?
越多越好.不要重复哦 最好有评价.
越多越好.不要重复哦 最好有评价.
⑴洪武 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建立锦衣卫,(比英国的007机构还早了近五百年)(为孙子建文登位扫清道路)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明中后期达到十几万人之众.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锦衣卫木印.
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从此不设丞相.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下处州,闻刘基及宋濂等名,次年礼聘而至.参与谋划平定陈友谅、张士诚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不久,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人惮其严.洪武三年(1370年)授弘文馆学士,封为诚意伯.刘基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天下,太祖比之为张良,为政颇有知人之明.洪武四年,赐归.八年病卒(有传闻为太祖所杀),正德八年(1513年),加赠太师.刘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文与宋濂齐名,诗与高启并称.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相传他作有《烧饼歌》,对后世之事多有预言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卒,享年65岁.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顺四年{1333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
洪武八年,胡惟庸毒死刘基.刘基原已于受封为“诚意伯”之后,在洪武四年三月告老还乡,在青田的山中饮酒下棋,若干时日以后,胡惟庸告他因为“谈洋”地方的风水有王气,和当地的老百姓争墓地,朱元璋生了气,取消他的诚意伯俸禄,他来到京师(南京)谢罪,留居京师以明心迹,生了病,胡惟庸在洪武八年元旦带了医生来看他.他喝这医生的药,觉得肚里总是有一块拳头大的东西,再度回乡,挨到四五月间去世.
------------------------
李善长(1314-1390年),明代凤阳定远(一说歙县)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在滁阳参加朱元璋起义,担任幕府掌书记,主管饷粮,参与机要,深得朱元璋信任,历任参谋、元帅府都事、江南行中书省参议、参知政事.凡军国要务之议决,无不参与其中.朱元璋征战于外,多令其留守城池.在他的主持下,转调兵饷之事鲜有乏,将吏帖服,居民安家乐业.朱元璋常将其比作萧何.
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拜其为右相国.他革除旧弊,订立盐、茶、铁诸法,益饶国用而又不致困乏其民.吴元年封宣国公,后改左相国.曾受命与刘基裁订律令,颁布《大明律》.
太祖即皇帝位之后,李善长被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之职.他与诸儒臣制订礼制、官制,奉命监修《太史》、编《祖训录》、《大明集札》诸书.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虽无攻城陷地之军功,“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被封为韩国公,并获赐免死铁牌.当时被封公者仅有6人,而李善长位居六公之首.洪武九年,临安公主嫁与其子,李家荣耀为世人惊羡.
左丞相胡惟庸为李善长同乡,受其举荐,二人交往甚密.十三年,胡惟庸案发,被牵连者甚众,惟独李善长免遭劫难.然而,据明史记载,李善长屡遭他人弹劾,后又有恶奴卢仲谦等作证,指其与胡惟庸有染.于是,77岁高龄的李善长及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多人全部被诛.后世学者们普遍认为李胡相私通乃欲加之罪,当时并未查实,系朱元璋兔死狗烹之举.
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靖难之役”时国中无将可发.
⑵建文 惠帝朱允文洪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 (1377-1402)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儒辅助下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
⑶永乐 成祖[原燕王]朱棣 朱元璋之第四子 (1360-1424)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时年65岁
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登上了皇位,史称“靖难之役”.清除建文余党,处决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对于意降的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既往不咎,量才录用.
1421年迁都北京、营建北京皇城和建造紫禁城(今故宫),修筑砖构万里长城,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五次御驾北征蒙古,稳定北部边疆.[永乐帝死于北征归途]
组织郑和下西洋、扫除了禁海闭关的痼疾,开创了中国一个伟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在锦衣卫外,另设东厂,因设于东安门北而得名.
⑷洪熙 仁宗朱高炽 朱棣之长子 体弱多病,登极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
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南方人聪明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的科举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满清.
⑸宣德 宣宗朱瞻[zhān]基 朱高炽之长子(1398-1435)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
⑹正统 英宗朱祁镇 朱瞻基之长子(1427-1464)
“正统”;(1435-1449)18年
“天顺”;(1457-1464)在位23年.英宗朱祁镇[复辟]
即位时才9岁,“三杨”谢世和离任,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后,其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1450年,被放回,英宗回到北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开始了他七年的软禁生活.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英宗“天顺”停止中国千年以来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
英宗“天顺”以谋逆罪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
⑺景泰 代宗朱祁钰[景帝] 8 朱瞻基之次子
“代宗”的庙号,表明他不过仅是代替他人当皇帝.
景泰帝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也先挟持着朱祁镇,率数十万大军已兵临北京城下,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军民同仇敌忾,初战告捷,大败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议和不成,进攻又失败,只好在将英宗扣压了一年之后,送还京城.当朱祁镇返回北京,朱祁钰与他在东安门执手相泣后,便将他送进南宫软禁起来.
朱祁钰在位期间,出于确保自己皇位传承的私心,又做了件大蠢事,即废祁镇之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名位,立自己儿子见济为皇太子,结果招致满朝大臣甚至自己皇后的反对.
景泰八年(1456年)景泰皇帝得了重病,英宗“夺门之变”,复辟,代宗下台.
一个月后,朱祁钰在西宫病亡,年30岁.死后也不能进明帝陵,只葬在京西金山.
文物:景泰蓝
⑻成化 宪宗朱见深 朱祁镇之长子 在位23年
万贵妃控制后宫
⑼弘治 孝宗朱右樘[chēng]18朱见深之第三子 (1470-1505)年号 1487年即位,在位19年.时年36岁.
(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弘治中兴”.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⑽正德 武宗朱厚照 朱右樘之长子 (1491-1521)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南巡游乐中不慎翻船落水,回京后于第二年三月病崩)时年31岁.
明武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浪漫的皇帝.纵观明武宗一生,贪杯、尚兵、萧洒,所行之事多浪漫不经,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甚至痴情于艺妓.
⑾嘉靖 世宗朱厚囱[cōng] 朱右樘之侄 (1507-1566)1521年即位,在位46年.时年60岁.
严嵩当上内阁首辅,独揽大权20余年.
海瑞 (1514-1587)海瑞终被被罢官入狱,在狱中住了10个月.嘉靖世宗皇帝死后,穆宗即位,恢复海瑞原职,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调尚宝司任司丞,后升审谳平反冤狱的大理寺寺丞、南京有通政.隆庆三年升金部御史巡按应天.后张居正当权,张居正政见与海瑞不合,始终没有起用海瑞.
⑿隆庆 穆宗朱载后 朱厚囱之第三子(1537-1572)1566年即位,在位7年.时年36岁.
⒀万历 神宗朱翊钧 朱载后之第三子 (1563-1620)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时年58岁.「明之亡,亡于神宗」.
万历皇帝彻底摆脱了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就开始了他独裁的统治,万历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真是苛政猛于虎;万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陵寝);万历懒,二十八年不临朝听政,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却又得不到提升,以至于终生候补.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即位时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与张居正默契)主持政务.
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
--------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后,就将矛头对准了朝鲜,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万历皇帝对此表现出了非常的重视,毅然决定派兵援助.明军一到朝鲜,就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收复了平壤,开城.后双方很快达成了议和协议,各自罢兵.
--------“大议礼之争”,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嘉靖登基不久,便为了皇统和家系继承问题,在朝中发生了"大议礼"之争,简单说来,就是群臣要依古礼行事,要嘉靖以孝宗为皇考,把自己的爸爸兴献王作"皇叔".嘉靖不肯,君臣吵得不可开交,后来暂听了群臣的意见,只是把兴献王改称为本生父母,没有叫"叔叔".但此事不过搁了起来,并未解决,更总有人顺着皇帝的意思,重提此事,以为进身之阶.嘉靖得了支持,便改了前议,遂至大起风波,二百多大臣跪在左顺门前呼天抢地,大哭孝宗皇帝,算是一种示威行动.最后的解决,一百三十四名五品以下的官员被廷仗,十六人被打死.
---------国本之争,万历年轻之时,偶尔行到母亲的寝宫,发现了一个宫女长的非常可人,于是私下临幸,谁知宫女竟怀了龙种,万历的母亲本就是宫女,因此,并没有为难这个宫女,反倒让万历皇帝封他为妃,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皇子,他就是光宗朱常洛,万历皇帝对王宫女的临幸只是一时兴起,并不当真,新劲一过便不想负责任,因此他对王氏、朱常洛都没有什么感情. 郑贵妃怂恿万历皇帝总想借机立他为太子,于是就想出了种种办法,但遭到正直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当时太子又叫国本,因此,皇帝与大臣间的这次斗争又称为国本之争.国本之争是继嘉靖朝“大议礼”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大臣的冲突,不过这次的胜利者应该是众大臣,因为朱常洛毕竟登上了皇位.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后被李自成农民军所杀).使东林党人和福王系之间有了间隙,为日后留下了一丝祸患.
-------郑贵妃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做的孤注一掷的最后进攻,国本之争大臣的势力占了上风,郑贵妃心中非常着急,于是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雇人,行刺太子,被雇的人明叫张差,在太监的配合下,他顺利地到达了太子寝殿的门口,当他手持木棒杀进去的时候,被守门的太子宫中太监当场抓住. 他先是装疯,后又供认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刘成所指使并引入太子寝宫.时人怀疑是郑贵妃为了要让其子登上太子位子而欲谋害朱常洛,朝议沸腾.神宗和太子都不愿追究,仅以疯癫奸徒的罪名杀了张差,杖死了庞保、刘成.将此案草草了结.不过究竟此案是否为郑贵妃指使,没有定论.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张居正 (1525~1582)神宗是为首辅,为相十年(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但是他却有宰相的实权),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可以与他相比.在军事方面重用戚继光等名将,平定倭寇外患;内政方面实行“一条鞭法”.
戚继光抗倭寇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⒁泰昌 光宗朱常洛 朱翊钧之长子(1582-1620)1620年即位,在位1月.时年39岁.
贪财好色,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
东林党
⒂天启 熹宗朱由校 朱常洛之长子(1605-1627) 1620年即位,在位8年.时年23岁.
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乘机攻占沈阳.
魏忠贤
⒃崇祯 思宗朱由检 朱常洛之第五子(1610-1644)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福王即位于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明亡.
袁崇焕 洪承畴 范文程 范仁宽 施琅 吴三桂 杨嗣昌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崇祯二年(1629年)在金县杀参将王国率众起义,投闯王高迎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各部赞同,声望日高.《明史》载其“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次年高迎祥战死,李自成继称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赢得民心,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建大顺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三月攻克北京,崇祯自杀,国都易主,明朝灭亡.在北京进行整肃后进攻山海关想迫使明将吴三桂投降,但旋为吴三桂引清军所败,被迫撤离北京.李自成继而信谣言,妄杀李岩等,致使人心离散.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杀死,不过有人认为他为避难而作了和尚.
吴三桂(1612年-1678年).明辽东人,祖籍高邮,字长白,锦州总兵吴襄子.以父荫袭军官.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至书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击溃李自成(传说因爱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军先驱,镇压陕、川等地农民军.后会同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处死.被清朝封为平西王,管理云南贵州地区,形成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议撤藩,于是吴三桂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自称周王、天下招讨大元帅,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同年在长沙病逝.
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建立锦衣卫,(比英国的007机构还早了近五百年)(为孙子建文登位扫清道路)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明中后期达到十几万人之众.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锦衣卫木印.
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从此不设丞相.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下处州,闻刘基及宋濂等名,次年礼聘而至.参与谋划平定陈友谅、张士诚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不久,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人惮其严.洪武三年(1370年)授弘文馆学士,封为诚意伯.刘基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天下,太祖比之为张良,为政颇有知人之明.洪武四年,赐归.八年病卒(有传闻为太祖所杀),正德八年(1513年),加赠太师.刘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文与宋濂齐名,诗与高启并称.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相传他作有《烧饼歌》,对后世之事多有预言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卒,享年65岁.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顺四年{1333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
洪武八年,胡惟庸毒死刘基.刘基原已于受封为“诚意伯”之后,在洪武四年三月告老还乡,在青田的山中饮酒下棋,若干时日以后,胡惟庸告他因为“谈洋”地方的风水有王气,和当地的老百姓争墓地,朱元璋生了气,取消他的诚意伯俸禄,他来到京师(南京)谢罪,留居京师以明心迹,生了病,胡惟庸在洪武八年元旦带了医生来看他.他喝这医生的药,觉得肚里总是有一块拳头大的东西,再度回乡,挨到四五月间去世.
------------------------
李善长(1314-1390年),明代凤阳定远(一说歙县)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在滁阳参加朱元璋起义,担任幕府掌书记,主管饷粮,参与机要,深得朱元璋信任,历任参谋、元帅府都事、江南行中书省参议、参知政事.凡军国要务之议决,无不参与其中.朱元璋征战于外,多令其留守城池.在他的主持下,转调兵饷之事鲜有乏,将吏帖服,居民安家乐业.朱元璋常将其比作萧何.
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拜其为右相国.他革除旧弊,订立盐、茶、铁诸法,益饶国用而又不致困乏其民.吴元年封宣国公,后改左相国.曾受命与刘基裁订律令,颁布《大明律》.
太祖即皇帝位之后,李善长被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之职.他与诸儒臣制订礼制、官制,奉命监修《太史》、编《祖训录》、《大明集札》诸书.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虽无攻城陷地之军功,“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被封为韩国公,并获赐免死铁牌.当时被封公者仅有6人,而李善长位居六公之首.洪武九年,临安公主嫁与其子,李家荣耀为世人惊羡.
左丞相胡惟庸为李善长同乡,受其举荐,二人交往甚密.十三年,胡惟庸案发,被牵连者甚众,惟独李善长免遭劫难.然而,据明史记载,李善长屡遭他人弹劾,后又有恶奴卢仲谦等作证,指其与胡惟庸有染.于是,77岁高龄的李善长及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多人全部被诛.后世学者们普遍认为李胡相私通乃欲加之罪,当时并未查实,系朱元璋兔死狗烹之举.
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靖难之役”时国中无将可发.
⑵建文 惠帝朱允文洪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 (1377-1402)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儒辅助下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
⑶永乐 成祖[原燕王]朱棣 朱元璋之第四子 (1360-1424)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时年65岁
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登上了皇位,史称“靖难之役”.清除建文余党,处决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对于意降的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既往不咎,量才录用.
1421年迁都北京、营建北京皇城和建造紫禁城(今故宫),修筑砖构万里长城,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五次御驾北征蒙古,稳定北部边疆.[永乐帝死于北征归途]
组织郑和下西洋、扫除了禁海闭关的痼疾,开创了中国一个伟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在锦衣卫外,另设东厂,因设于东安门北而得名.
⑷洪熙 仁宗朱高炽 朱棣之长子 体弱多病,登极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
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南方人聪明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的科举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满清.
⑸宣德 宣宗朱瞻[zhān]基 朱高炽之长子(1398-1435)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
⑹正统 英宗朱祁镇 朱瞻基之长子(1427-1464)
“正统”;(1435-1449)18年
“天顺”;(1457-1464)在位23年.英宗朱祁镇[复辟]
即位时才9岁,“三杨”谢世和离任,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后,其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1450年,被放回,英宗回到北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开始了他七年的软禁生活.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英宗“天顺”停止中国千年以来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
英宗“天顺”以谋逆罪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
⑺景泰 代宗朱祁钰[景帝] 8 朱瞻基之次子
“代宗”的庙号,表明他不过仅是代替他人当皇帝.
景泰帝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也先挟持着朱祁镇,率数十万大军已兵临北京城下,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军民同仇敌忾,初战告捷,大败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议和不成,进攻又失败,只好在将英宗扣压了一年之后,送还京城.当朱祁镇返回北京,朱祁钰与他在东安门执手相泣后,便将他送进南宫软禁起来.
朱祁钰在位期间,出于确保自己皇位传承的私心,又做了件大蠢事,即废祁镇之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名位,立自己儿子见济为皇太子,结果招致满朝大臣甚至自己皇后的反对.
景泰八年(1456年)景泰皇帝得了重病,英宗“夺门之变”,复辟,代宗下台.
一个月后,朱祁钰在西宫病亡,年30岁.死后也不能进明帝陵,只葬在京西金山.
文物:景泰蓝
⑻成化 宪宗朱见深 朱祁镇之长子 在位23年
万贵妃控制后宫
⑼弘治 孝宗朱右樘[chēng]18朱见深之第三子 (1470-1505)年号 1487年即位,在位19年.时年36岁.
(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弘治中兴”.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⑽正德 武宗朱厚照 朱右樘之长子 (1491-1521)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南巡游乐中不慎翻船落水,回京后于第二年三月病崩)时年31岁.
明武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浪漫的皇帝.纵观明武宗一生,贪杯、尚兵、萧洒,所行之事多浪漫不经,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甚至痴情于艺妓.
⑾嘉靖 世宗朱厚囱[cōng] 朱右樘之侄 (1507-1566)1521年即位,在位46年.时年60岁.
严嵩当上内阁首辅,独揽大权20余年.
海瑞 (1514-1587)海瑞终被被罢官入狱,在狱中住了10个月.嘉靖世宗皇帝死后,穆宗即位,恢复海瑞原职,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调尚宝司任司丞,后升审谳平反冤狱的大理寺寺丞、南京有通政.隆庆三年升金部御史巡按应天.后张居正当权,张居正政见与海瑞不合,始终没有起用海瑞.
⑿隆庆 穆宗朱载后 朱厚囱之第三子(1537-1572)1566年即位,在位7年.时年36岁.
⒀万历 神宗朱翊钧 朱载后之第三子 (1563-1620)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时年58岁.「明之亡,亡于神宗」.
万历皇帝彻底摆脱了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就开始了他独裁的统治,万历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真是苛政猛于虎;万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陵寝);万历懒,二十八年不临朝听政,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却又得不到提升,以至于终生候补.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即位时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与张居正默契)主持政务.
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
--------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后,就将矛头对准了朝鲜,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万历皇帝对此表现出了非常的重视,毅然决定派兵援助.明军一到朝鲜,就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收复了平壤,开城.后双方很快达成了议和协议,各自罢兵.
--------“大议礼之争”,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嘉靖登基不久,便为了皇统和家系继承问题,在朝中发生了"大议礼"之争,简单说来,就是群臣要依古礼行事,要嘉靖以孝宗为皇考,把自己的爸爸兴献王作"皇叔".嘉靖不肯,君臣吵得不可开交,后来暂听了群臣的意见,只是把兴献王改称为本生父母,没有叫"叔叔".但此事不过搁了起来,并未解决,更总有人顺着皇帝的意思,重提此事,以为进身之阶.嘉靖得了支持,便改了前议,遂至大起风波,二百多大臣跪在左顺门前呼天抢地,大哭孝宗皇帝,算是一种示威行动.最后的解决,一百三十四名五品以下的官员被廷仗,十六人被打死.
---------国本之争,万历年轻之时,偶尔行到母亲的寝宫,发现了一个宫女长的非常可人,于是私下临幸,谁知宫女竟怀了龙种,万历的母亲本就是宫女,因此,并没有为难这个宫女,反倒让万历皇帝封他为妃,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皇子,他就是光宗朱常洛,万历皇帝对王宫女的临幸只是一时兴起,并不当真,新劲一过便不想负责任,因此他对王氏、朱常洛都没有什么感情. 郑贵妃怂恿万历皇帝总想借机立他为太子,于是就想出了种种办法,但遭到正直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当时太子又叫国本,因此,皇帝与大臣间的这次斗争又称为国本之争.国本之争是继嘉靖朝“大议礼”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大臣的冲突,不过这次的胜利者应该是众大臣,因为朱常洛毕竟登上了皇位.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后被李自成农民军所杀).使东林党人和福王系之间有了间隙,为日后留下了一丝祸患.
-------郑贵妃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做的孤注一掷的最后进攻,国本之争大臣的势力占了上风,郑贵妃心中非常着急,于是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雇人,行刺太子,被雇的人明叫张差,在太监的配合下,他顺利地到达了太子寝殿的门口,当他手持木棒杀进去的时候,被守门的太子宫中太监当场抓住. 他先是装疯,后又供认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刘成所指使并引入太子寝宫.时人怀疑是郑贵妃为了要让其子登上太子位子而欲谋害朱常洛,朝议沸腾.神宗和太子都不愿追究,仅以疯癫奸徒的罪名杀了张差,杖死了庞保、刘成.将此案草草了结.不过究竟此案是否为郑贵妃指使,没有定论.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张居正 (1525~1582)神宗是为首辅,为相十年(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但是他却有宰相的实权),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可以与他相比.在军事方面重用戚继光等名将,平定倭寇外患;内政方面实行“一条鞭法”.
戚继光抗倭寇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⒁泰昌 光宗朱常洛 朱翊钧之长子(1582-1620)1620年即位,在位1月.时年39岁.
贪财好色,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
东林党
⒂天启 熹宗朱由校 朱常洛之长子(1605-1627) 1620年即位,在位8年.时年23岁.
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乘机攻占沈阳.
魏忠贤
⒃崇祯 思宗朱由检 朱常洛之第五子(1610-1644)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福王即位于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明亡.
袁崇焕 洪承畴 范文程 范仁宽 施琅 吴三桂 杨嗣昌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崇祯二年(1629年)在金县杀参将王国率众起义,投闯王高迎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各部赞同,声望日高.《明史》载其“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次年高迎祥战死,李自成继称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赢得民心,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建大顺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三月攻克北京,崇祯自杀,国都易主,明朝灭亡.在北京进行整肃后进攻山海关想迫使明将吴三桂投降,但旋为吴三桂引清军所败,被迫撤离北京.李自成继而信谣言,妄杀李岩等,致使人心离散.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杀死,不过有人认为他为避难而作了和尚.
吴三桂(1612年-1678年).明辽东人,祖籍高邮,字长白,锦州总兵吴襄子.以父荫袭军官.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至书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击溃李自成(传说因爱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军先驱,镇压陕、川等地农民军.后会同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处死.被清朝封为平西王,管理云南贵州地区,形成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议撤藩,于是吴三桂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自称周王、天下招讨大元帅,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同年在长沙病逝.
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