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事例,多一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23:35:45
滴水穿石的事例,多一些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生平简介
公元1770年12月16日~公元1827年3月26日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
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
他虽然没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 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
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
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
并受 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
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病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 笼罩着欧洲大陆.
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 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 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歌上.
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 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
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
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
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
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
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
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
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非常错误,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音乐抽象到了无形,只存在于时间中,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趋向于音乐的形式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已经超过的所有艺术的形式)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交响曲中的极品中的极品.《第三交响曲》的结构最为严谨,复杂,《第五交响曲》的思想性最为深刻,《第九交响曲》的气势和规模最为宏大,同时也为后世指明的音乐发展的方向.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16日病逝于维也纳.
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
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
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
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
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有一天,张乖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到一个管理县衙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库吏不服,怒冲冲地乱叫:"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也不由十分震怒,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日偷盗一枚铜钱,一千日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当锯不停地锯木头,木头也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滴的时间久了,就能把石头滴穿.
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向刑场,斩首示众.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歪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了.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滴水穿石》名人相关资料
1、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1515-1590),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qí)县蕲州镇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一生中著有《本草纲目》等十余部著作,为我们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李时珍几乎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和艰苦卓绝的工作.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立志重修本草,他"搜罗百氏,访采四方",参考了古今本草、医书以及经史百家各类著作近千种,他还跋山涉水,到过许多地方作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前后花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才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3、发明大王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翻开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在科学技术史上有过种种发明或发现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有那么多发明,而且以84岁漫长的一生,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为发明奉献生命的,可说极少.他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总计两千多钟东西.
4、一代画师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频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贝多芬生平简介
公元1770年12月16日~公元1827年3月26日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
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
他虽然没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 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
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
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
并受 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
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病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 笼罩着欧洲大陆.
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 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 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歌上.
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 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
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
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
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
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
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
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
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非常错误,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音乐抽象到了无形,只存在于时间中,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趋向于音乐的形式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已经超过的所有艺术的形式)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交响曲中的极品中的极品.《第三交响曲》的结构最为严谨,复杂,《第五交响曲》的思想性最为深刻,《第九交响曲》的气势和规模最为宏大,同时也为后世指明的音乐发展的方向.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16日病逝于维也纳.
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
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
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
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
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有一天,张乖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到一个管理县衙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库吏不服,怒冲冲地乱叫:"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也不由十分震怒,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日偷盗一枚铜钱,一千日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当锯不停地锯木头,木头也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滴的时间久了,就能把石头滴穿.
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向刑场,斩首示众.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歪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了.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滴水穿石》名人相关资料
1、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1515-1590),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qí)县蕲州镇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一生中著有《本草纲目》等十余部著作,为我们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李时珍几乎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和艰苦卓绝的工作.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立志重修本草,他"搜罗百氏,访采四方",参考了古今本草、医书以及经史百家各类著作近千种,他还跋山涉水,到过许多地方作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前后花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才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3、发明大王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翻开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在科学技术史上有过种种发明或发现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有那么多发明,而且以84岁漫长的一生,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为发明奉献生命的,可说极少.他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总计两千多钟东西.
4、一代画师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频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