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有关初三欧姆定律的计算题(附图)我要打印.240左右道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11/12 18:16:20
有关初三欧姆定律的计算题(附图)我要打印.240左右道题
有关初三欧姆定律的计算题(附图)我要打印.240左右道题
第八章 欧姆定律练习题(一)
(60分钟,100分)
一、填空题:(38分)
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 成 .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伏特,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导体两端电压是
2伏特,则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 安培.
3.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 跟 的 成反比.
4.某电路两端电压一定,电路两端接入10欧姆的电阻时,通过这导体的电流
强度是1.2安培,若改接24欧姆电阻时,则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是 安培.
5.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 跟.数学表达式为 .
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表示 ,表示 .
7.安培表的电阻很小,从欧姆定律分析:在电学实验中绝不允许把安培表直接
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道理是 .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括号里)(15分)
1.如图1所示的电阻箱接入电压为21伏特的电路中,这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
强度为〔 〕
A.2.1安培 B.5.25安培
C.3安培 D.无法确定
〔 〕
A.电路两端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阻就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减小,导体的电阻就增大
C.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强度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的性质,不随电压、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 〕
A.电流强度和电压成正比
B.电阻和电流强度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对同一导体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正比
三、计算题:(35分)
解题要求: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入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都
要写明所用的单位.
1.装有4节干电池的手电筒,小灯泡灯丝电阻是10欧姆,求:手电筒工作时
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安培?
2.某导体的电阻是4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100毫安,求:这导体两端
的电压是多少伏特?
3.一个定值电阻,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是4伏特,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8安培,
求:它的阻值是多少欧姆?
4.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2伏特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5安培,如果它
两端的电压是6伏特,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强度是多少?(两种解法)
5.安培表的电阻是0.03欧姆,能否将标有“-”和“3”字样的两个接线柱
直接和一节干电池正负两极相连?(三种解法)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第三种解法:
6.电源电压不变,某电阻的阻值增加3欧姆时,电流强度变为原来的五分之四,
求:原来的电阻是多少?
7.某导体两端电压是12伏特,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9安培,欲使通过它的
电流强度为0.6安培,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大?(用比例法)
四、实验题:(12分)
1.要研究电流强度和电压的关系,用导体AB为研究对象,用滑动变阻器滑片
移动来使导体AB两端电压成整数倍的变化,由伏特表和安培表中读出相应的
电压值和电流强度的数值.
1)请画出实验电路图(2分)
2)测得数据记录如下:(3分)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 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
成 .
3)将上述实验中的电源改变为三节蓄电池,则通过导体AB的电流强度是
安培.(1分)
2.1)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1分)
2)利用图2所给器材,画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并在图2
上依电路图连接电路.(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接线柱C)电路图:
3)在接通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端.(1分)
4)若要使灯泡两端电压升高,P应当向 端移动.(1分)
答 案
一、(每空2分,共38分)
1.两端的电压,正比
2.0.5
3.电流强度,这段导体,电阻;
4.0.5
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强度,U,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R,这段导体的电阻
6.通过它的电流就越强
7.通过安培表的电流很大,电流强度越大,发热越多,安培表会被烧坏.
二、(每小题5分共15分)
1.B 2.D 3.C
三、(共35分)
= (4分)
=4伏 (4分)
(4分)
(4分)
(4分)
不能 (1分)
大大超过安培表的量程.(2分)
解法二:U=IR=3安×0.03欧
=0.09伏
安培表只能承受0.09伏的电压,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超过额定电压
5倍多.(2分)
要达到3安或不超过3安,电阻要加大到
0.5欧才行.而安培表电阻只有0.03欧
∴不能直接接到1.5伏的电池上.(2分)
(4分)
=8伏 (4分)
四、(12分)
1.1)电路图(2分)
2)电阻;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正比;(3分)
3)1.2(1分)
(1分)
2)实物图(2分)
电路图(1分)
3)B;
4)A;(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