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布鲁偌的故事 为题材 ,科学的道路充满艰难 为题目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13:45:44
以 布鲁偌的故事 为题材 ,科学的道路充满艰难 为题目写作文
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
提起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两弹一星”和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被认为是当得起诺贝尔奖表彰的一项辉煌成就,是人类认识生命本质的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关于这一工作,早已写入中学历史、生物教材,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对这一工作的具体细节,大多数人都了解很少.《合成一个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全合成》的出版,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了解胰岛素工作的幕后故事.
然而,读完全书,我脑海里蹦出的一些词汇却不是“成功”、“突破”、“辉煌”什么的,而首先是“失误”、“挫折”、“失败”等等,后一种印象完全压倒了前一种说法.“失败是成功之母”、“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些都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但另一方面,通常的科学史都是“成就史”、“成功史”,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乎科学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发现,通向科学高峰的道路是用鲜花和掌声铺就的.深入探究每一项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的胰岛素工作提出于1958年夏天,正式开始于第二年初.开始的进展还算顺利,到1959年底就得到了将天然胰岛素拆开后重新合成的胰岛素结晶.在那个年代,科学工作难免受到外部因素——政治运动的影响.由于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导致的乐观情绪,加上1959年夏天庐山会议及它所带来的反右倾、鼓干劲运动的影响,胰岛素工作转而进入了“大兵团作战”阶段.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展开了猛烈的批判,批判他们信心不足、固步自封、按部就班”,等等,人们提出要“发动群众、搞群众运动”.在口号声中,北大“革命师生”共约三百人“参加了这场科研大战”,他们“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上了战斗岗位”,他们“不懂就学,遇到困难就学毛主席著作”.同样的大戏也在中科院生化所、复旦大学等单位上演.最开始提出蛋白质合成设想时,人们认为20年也不一定能完成,但在种种因素的刺激下,预定完成时间的指标不断缩短,从5年变成3年、2年、几个月,后来又依次递减为令人瞠目结舌的20天、15天、7天.甚至新华社准备了报道稿,标题为《揭开生命现象的神秘面纱 我国对人工合成蛋白质已建功勋》,有关领导一直在等着科研人员敲锣打鼓前去报喜呢,然而,这一等绝非几天,而是数年.到1960年秋天,在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之后,“大兵团作战”不得不偃旗息鼓,研究人员数量从几百上千重又回到了几十人的状况.
“轻视本来就非常少的专家,而由不懂行的群众来充当主角,用搞运动的方式和人海战术的方式来做研究,这是中国人在科研方式上的独特创造”,《合成一个蛋白质》一书写道,“但遗憾的是,在胰岛素工作中,这种研究方式、这条研究道路彻底失败了”.
“大兵团作战”结束时,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甚至出现了科研人员“因为吃不饱而身体浮肿、生病,工作根本没法做”的情况.1960年冬,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胰岛素工作也逐步进行了调整.又经过数年的苦苦支撑、协作攻关,终于,1965年9月,胰岛素工作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阅读《合成一个蛋白质》一书,既令人感慨,也发人深省.首先,对胰岛素工作的失误、挫折的揭示,并不会有损于这一成就的意义和光彩.其次,科研工作本来就是在未知的知识版图上摸索前行,失误、失败应该是完全允许的,但科学之外一些因素的干扰、冲击,又着实令人唏嘘不已.今天,社会政治环境无疑已有了根本的改善,但是,行政对学术工作的干预仍然随处可见,不尊重科研规律的一些制度(如过分量化考核)仍大行其道,科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艰难险阻.
提起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两弹一星”和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被认为是当得起诺贝尔奖表彰的一项辉煌成就,是人类认识生命本质的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关于这一工作,早已写入中学历史、生物教材,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对这一工作的具体细节,大多数人都了解很少.《合成一个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全合成》的出版,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了解胰岛素工作的幕后故事.
然而,读完全书,我脑海里蹦出的一些词汇却不是“成功”、“突破”、“辉煌”什么的,而首先是“失误”、“挫折”、“失败”等等,后一种印象完全压倒了前一种说法.“失败是成功之母”、“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些都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但另一方面,通常的科学史都是“成就史”、“成功史”,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乎科学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发现,通向科学高峰的道路是用鲜花和掌声铺就的.深入探究每一项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的胰岛素工作提出于1958年夏天,正式开始于第二年初.开始的进展还算顺利,到1959年底就得到了将天然胰岛素拆开后重新合成的胰岛素结晶.在那个年代,科学工作难免受到外部因素——政治运动的影响.由于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导致的乐观情绪,加上1959年夏天庐山会议及它所带来的反右倾、鼓干劲运动的影响,胰岛素工作转而进入了“大兵团作战”阶段.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展开了猛烈的批判,批判他们信心不足、固步自封、按部就班”,等等,人们提出要“发动群众、搞群众运动”.在口号声中,北大“革命师生”共约三百人“参加了这场科研大战”,他们“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上了战斗岗位”,他们“不懂就学,遇到困难就学毛主席著作”.同样的大戏也在中科院生化所、复旦大学等单位上演.最开始提出蛋白质合成设想时,人们认为20年也不一定能完成,但在种种因素的刺激下,预定完成时间的指标不断缩短,从5年变成3年、2年、几个月,后来又依次递减为令人瞠目结舌的20天、15天、7天.甚至新华社准备了报道稿,标题为《揭开生命现象的神秘面纱 我国对人工合成蛋白质已建功勋》,有关领导一直在等着科研人员敲锣打鼓前去报喜呢,然而,这一等绝非几天,而是数年.到1960年秋天,在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之后,“大兵团作战”不得不偃旗息鼓,研究人员数量从几百上千重又回到了几十人的状况.
“轻视本来就非常少的专家,而由不懂行的群众来充当主角,用搞运动的方式和人海战术的方式来做研究,这是中国人在科研方式上的独特创造”,《合成一个蛋白质》一书写道,“但遗憾的是,在胰岛素工作中,这种研究方式、这条研究道路彻底失败了”.
“大兵团作战”结束时,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甚至出现了科研人员“因为吃不饱而身体浮肿、生病,工作根本没法做”的情况.1960年冬,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胰岛素工作也逐步进行了调整.又经过数年的苦苦支撑、协作攻关,终于,1965年9月,胰岛素工作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阅读《合成一个蛋白质》一书,既令人感慨,也发人深省.首先,对胰岛素工作的失误、挫折的揭示,并不会有损于这一成就的意义和光彩.其次,科研工作本来就是在未知的知识版图上摸索前行,失误、失败应该是完全允许的,但科学之外一些因素的干扰、冲击,又着实令人唏嘘不已.今天,社会政治环境无疑已有了根本的改善,但是,行政对学术工作的干预仍然随处可见,不尊重科研规律的一些制度(如过分量化考核)仍大行其道,科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