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八年级下册的古文原文,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23:03:28
求八年级下册的古文原文,译文,
就是文言文——马说,陋室铭,活板,刻舟记,范进中举,口技,送东阳马生序的课文原文,注解和译文
求八年级下册的古文原文,译文,
马说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今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间有了伯乐,这样后来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通过外在显现出来,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1 伯乐: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   2 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低贱仆役的手中,不能展现才能.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死.   4 一食:吃一顿.   5一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6 食:同“饲”,喂养.   7 故:所以   8 于:在.   9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马夫    10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11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12 以:把.   13一食:吃一顿.食,吃.   14 或:有时   15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6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7 其:指千里马,代词.   18 是:这样,指示代词.   19 能:才能.   20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1 且:犹,尚且.   22 欲:想要.   23 等:等同,一样.   24 不可得:都做不到.   25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6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7 策之:鞭打马.策:名词,马鞭.前后有名词时,策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28 之:代词,指千里马.   29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30 道:正确的方法.   31 食之:食,通“饲”,喂养它.   32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3 材:通“ 才 ”,才能.   34 鸣:马叫,   35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6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7 临:面对   38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0 其(2):恐怕,表推测   41 邪:同“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2 虽:故虽(即使)有名马 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43 知:懂得.
陋室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汉白玉微刻《陋室铭》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远近扬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不过,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苔藓爬上了台阶,使得台阶也显露出绿意;草色映入了门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在这里与我谈笑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大儒,跟我往来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潜心阅读佛经.既没有噪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会觉得有什么简陋呢?
活板
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用雕版印刷,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刻好以后,拿到火上去烘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保存着,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注 1.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板,同“版.   2.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盛,大规模.为,做.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6.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ò):混合.   13.以:用.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6.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17.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18.止:只.   19.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0.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1.自:别自,另外.   22.具:准备好.   23.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4.以:用来.   25.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6.每韵为一帖(tiě),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27.奇(qí)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28.旋:随即,很快地.   29.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0.文理:纹理,质地.   31.兼:又.   32.不可取:拿不下来.   33.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34.讫(qì):终了,完毕.   35.拂(fú):擦拭,掸去.   35.殊不:一点也不.   37.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刻舟记
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
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e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一直到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腹胸袒露,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竹篷、刻了船桨、刻了炉子、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然而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制成的.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注 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盆,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物品的)形状.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表示叙述结束.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敞:敞开.为:是   16. 箬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17.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清凉. 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20.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绿色颜料.糁:涂.   21.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22. 髯(rǎ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长胡须.   23.居:处在.   24.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6.执:拿着.   27.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35.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6. 不属(zhǔ):不相类似.   37. 诎右膝:卧倒右膝.诎:同“屈”,弯曲.   38.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3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0.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1. 楫:船桨.   42.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43. 椎髻: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44. 衡:同“横”,横着.   45.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6.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7.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48.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49.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   50. 了了:清清楚楚.   51. 墨:黑.   52. 篆章:篆字图章.   53. 丹:红.   54. 为:刻有.   55.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56. 简:挑选.同“拣”,挑选.   57. 修狭:长而窄.   58. 技亦灵怪矣: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相当于“了啊”,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59. 通计一舟:计:计算
口技
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人)大宴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了八尺屏风,口技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所有宾客相聚而坐.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在啼哭,妇女嘴里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另一个大孩子醒了,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女用手拍着小孩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小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来,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脖子(听),偏着头(看),微微含笑,默默赞叹,认为(这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妙极了.   不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渐渐停止了.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妇女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失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个孩子大哭,成百上千条狗狂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火烧爆裂声,呼呼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这里所有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发抖,差点儿想要抢先逃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所有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送东阳马生序
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自己的言辞脸色.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解释;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仆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拿被子围盖(我),过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大概我的勤奋而且艰苦就像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要是)他们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就是用心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论辩,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由于字数限制,部分注解没有写出来.以及范进中举的翻译未写,范进中举是白话文,应该较好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