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是不是给雷电劈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9 02:47:39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是不是给雷电劈死的?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是不是给雷电劈死的?
被雷劈死的说法流传很广,但没有可靠证据作证明.产生这种说法的原因,是由于官方对嘉庆之死一直没有权威的确切的说法: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公历是1820年9月2日,嘉庆帝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清晨五点,一夜未曾安寝的嘉庆帝起床梳洗完毕,开始阅读祖宗的圣训.读过圣训,用过点心,然后开始处理日常政务,快到中午的时候,军机大臣前来觐见.拿过皇帝批阅过的奏折一看,顿时说皇上不能再工作了 ,必须休息.因为此时嘉庆帝写的字大臣已经很难辨认了.可见,皇帝的思维处在混沌之中.这一劝,嘉庆帝自己也感觉支撑不住,于是在太监的搀扶下上床休息.结果一躺下就陷入昏迷状态.太医、皇子围着昏迷的嘉庆帝团团转,无计可施.据说躺在床上的嘉庆帝有时口鼻乱动,几次想抬起手臂.很显然皇帝有话要说,但终于没有做出任何表示.群臣急得直跺脚,纷纷前往佛堂焚香叩拜,祈求 佛祖保佑皇帝.同时,军机大臣下令,避暑山庄戒严.气氛十分紧张.晚上七点钟的时候,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想起了一片哭声.执掌大清政权二十多年的嘉庆帝驾崩,终年六十一岁.嘉庆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两天后,留京的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
  耐人寻味的是,当时向天下颁布的《嘉庆遗诏》,以及后来编成的《清仁宗实录》、《清宣宗实录》均未提及嘉庆帝的死因,而且嘉庆帝终年六十一岁,年龄不算大,更何况是突然死亡.若是不把死因交代清楚,天下人难免议论纷纷.但是,《嘉庆遗诏》仅仅笼统地说:“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恐克弗瘳.”《清宣宗实录》记载得就更简单了:“遘疾三日,渐至大渐.”说得十分笼统模糊,语焉不详.《清史稿》就是 这样模糊处理的.嘉庆帝猝死无疑,那是什么原因呢?当时,嘉庆帝处在四种状态中.第一种状态:《清宣宗实录》载嘉庆帝“天体丰腴”,就是说他比较胖.嘉庆帝比较好喝酒,虽然酒量不大,但经常喝.加之皇帝的饮食以鸡鸭猪羊肉为主,犹以猪肉为主,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运动又很少,所以嘉庆帝很可能有高血压的病史.第二种状态:二十年来,嘉庆帝为治理庞大的大清帝国耗费毕生精力,且长期处在压抑、烦躁、忧愁和劳累之中,这种状态对很多的疾病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一个高血压病人来说尤为不利.第三个状态:驾崩的前三天开始感觉头晕、头疼,且有“痰气上壅”,而且越来越严重.第四个状态:这时的嘉庆帝毕竟六十一岁了,身体长期处于疲劳和兴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猝死,最有可能的病因是心脏病或脑溢血.从下午发病,傍晚去世,去世的前三天“偶感暍暑”,出现头晕、头疼的症状来看,脑溢血的可能性大.从“痰气上壅”、胸闷、胸痛的角度看,心脏病的可能性大.但心脏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因为如果是脑溢血的话可能头晕、头疼,但不大可能胸闷、胸痛.相反要是心脏病的话,不但胸闷、胸痛,同时还头晕、头疼.嘉庆帝很可能死于心脏病中的冠心病,急性心功能衰竭.
  再转发一个现成的答案吧:
  嘉庆帝(1760~1820年)名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五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父归政,尊为太上皇.嘉庆四年父卒后亲政,首将贪官和珅赐死,继而平息了白莲教义军起事.其勤政戒惰,务实遵礼,一切以体察民情民意为本.以天朝富有四海自居.二十五年,卒于避暑山庄,传位旻宁.尊谥睿皇帝,葬昌陵.
  嘉庆二十五年盛夏,嘉庆帝率领大批随员、名优艺伎,马队辇舆,浩浩荡荡向木兰进发,不久抵达热河,安顿于避暑山庄,开始了木兰秋狩.嘉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进驻避暑山庄.七月二十五日,年届六十的他在毫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猝然离开了人世.嘉庆皇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道光皇帝向内阁发布上谕,才告知朝廷上下.当时朝鲜国官员在盛京中江地方见清官员皆着素服,头帽拔去花翎,惊问其故,才晓知皇帝已逝.好好的皇帝为何会突然死亡呢?宫闱之事向来保密,清廷当然不会对民间公开解释死因,于是民间就产生了各种推测和传闻.
  一个说法是遭雷劈而死的.嘉庆帝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全无,只猎获一些野兔,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甚少见.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狩.回来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惟独皇帝被击中落马.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惊恐呆然.类似的说法还有嘉庆皇帝在山庄遇疾,卧床调养,并无甚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上空骤变,雷鸣电闪,顿时寝宫即遭雷击,只有他触电身亡等等.
  关于雷劈一说,还有更荒诞不经的一个版本:相传,他长期嬖宠一小太监,经常寻欢作乐,引起近侍大臣们的非议,驻山庄以后,更加变本加厉.帝之寝宫设于“烟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楼,名“云山胜地”,据说此楼正是皇帝与小太监幽会场所,某日,他们正在此寻欢,忽然道道闪电劈开云层而下,一个火球飞进小楼,在嘉庆身上炸开,顿时毙命.
  嘉庆被雷击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若将事实曝光,无异于宫廷之最大丑闻.大臣们商定个办法,将一相貌体材与嘉庆相似之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这个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没有丝毫史实根据.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推测,嘉庆皇帝的死因大概是长期的操劳而导致的心脏衰竭.从登基以来,皇帝这个差使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不管他为之付出多少心血,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麻烦事找上门来,让他心烦意乱,没有一天轻松的日子过.
  在亲政之初,嘉庆揭发出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贪污案.与和珅的斗争,虽然锻炼了嘉庆帝,但付出了代价.从此,吏治腐败尾大不掉,成为嘉庆朝最大的隐患.
  嘉庆八年二月二十日,嘉庆帝带着随从、侍卫等自圆明园上马,入神武门乘御轿.突然,一条大汉从神武门西厢房南墙冲出,直奔嘉庆帝所乘御轿,事情仓促,侍卫及近驾的人们都没注意到有人奔来,一时间,那人已跑到面前,皇帝的随从及侍卫这才看清,那大汉手里拿着一把短刀,面露杀气.在嘉庆帝轿旁的定亲王绵恩首先感到事情不妙,迎面上前阻拦.那人来势凶猛,举刀便刺,绵恩衣袖被刺破,未能拦住那人.这时,固伦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等五人一齐阻住来者去路,展开搏斗.搏斗中,丹巴多尔济被颇有武功的刺客扎伤.由于侍卫们都是大内高手,训练有素,以五对一,对方已渐支撑不住,几个回合之后即被生擒.凶手自供行凶的理由是生活贫困,无处谋生,所以欲寻短见,但是又想了断之前必须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才来行刺皇上.虽然一场虚惊,行刺者被制服,但有清历史以来,这种怪事先辈在位时从未曾发生过.与此情况比较相似的,只有晚明三大案之一“梃击案”,但它反映了明代政治腐败,宫廷争宠夺权的勾心斗角丑闻.嘉庆皇帝不相信刺客的行凶理由,遂命令大臣继续侦察,但是没有结果.嘉庆帝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呢?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他感到莫大羞辱.
  民间关于嘉庆遇刺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和珅党羽所为.和珅为乾隆时炙手可热的权臣,嘉庆初年,乾隆帝退为太上皇,嘉庆帝登基,但和珅把持朝政大权,遍置党羽,不把嘉庆帝放在眼里,屡次与嘉庆帝发生矛盾.乾隆帝死后,嘉庆帝立即将和珅处死,查抄其家产.但和珅党羽遍布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嘉庆帝处死和珅,给自己树立了大批敌人.
  不管凶手是谁,上述传闻都反映出嘉庆面临的政局是不太稳定的.在行刺事件中,嘉庆虽然没有受半点皮肉之伤,但心理打击相当大,这给他本来就很焦灼的内心增加了很大负担.
  嘉庆十八年,农民起义军公然冲进他的统治心脏紫禁城,在城楼上插反旗,直逼皇后住所,意欲捣毁金銮殿.皇宫乃皇权象征,丢掉皇宫意味统治基石的崩溃.这是对他统治能力的极端藐视和否定.虽然起义被镇压了,但他再次感到了自己的无能.
  嘉庆皇帝整治腐败可谓不遗余力,可总难以改观.贪官污吏盘根错节,损公肥私,专权败政,至相当严重程度,甚至出现了贪官杀清官的荒唐事!更为奇怪的是,堂堂兵部行印(即中央军事国防最高行政机构关防)竟然不翼而飞,是丢失,还是被盗?是无意疏忽失落,还是另有阴谋策划?嘉庆苦苦追查,可一直无法弄清.嘉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自己的王朝吏治败坏至何种地步,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扭转日益腐败的吏风.
  让嘉庆更加伤脑筋的是社会动荡,不稳定迹象益加明显.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江南、安徽、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均有民间宗教活动,且教门名目数十,徒众多为农民.浙江宁波府有生员,组织破靴党,包揽诉讼,挟制官长,“甚至有动众劫掠、棍械伤人情事”.由于天灾人祸,百姓无以为生,规模不大的造反经常爆发,如嘉庆二十三年山西省交城、平阳、霍州一带,流民聚集,大山连接,占山为王.和顺、榆次、平定、辽州等处,成为造反农民盘踞要点.他们或下山掠夺,或进入城镇劫富济贫.内蒙古、京畿和直隶地方,民被逼为盗,数十成群.
  嘉庆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乾隆)在世的时候,天下太平,轮到自己坐江山,怎么会如此棘手?为了那些长期阻挠国家振兴的老大难问题,他呕心沥血,费尽心机,苦斗二十五年,可是依旧如斯,怎不叫他觉得失望、烦闷和伤感呢?面对日益衰败的国家,他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又无法从数不胜数的公务中抽身自拔,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的身体必然走向恶化.
  嘉庆帝从病倒至归天,还不到一天工夫.虽然死前没有任何征兆,但是导致猝死的最大的祸首却是长期的劳累、伤神、压抑、苦恼、忧郁和烦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十年来,他为治理这个封建大国殚心竭力,付出了全部心血.他曾经有扭转王朝颓败的豪情,也敞露出以振兴国家为己任的雄心抱负,但他的才能不足以带领大清帝国走向中兴,他根本无力驾驭这个动荡不安的封建后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