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晋国有那些名人一定是晋国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7 09:34:48
晋国有那些名人
一定是晋国的
晋国有那些名人一定是晋国的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是六卿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他爷爷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作为名门之后,赵简子恢复祖上的荣耀,出人头地,就弄了生铁480斤,把从前执政官范宣子先生的刑书铸刻在大铁鼎上,颁布了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替代过去的习惯法.这个壮举使赵简子知名于天下,国君再也不能口含天宪了,成文法成了“紧箍咒”套在国君脑袋上,大臣们一念,国君的脑袋就疼.晋国从晋平公时代开始滑落的君权,遂滑落到了谷底.国内各界新兴家族纷纷叫好,喝彩声使赵简子有了登上政治舞台的资本.果然,他在公元前497年(吴越争霸之际),升任晋国正卿,执掌国政.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而当时晋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西省.
  温氏的源自晋国公族,在过去有关姓氏古籍上,的确是证据确凿.譬如《广韵》指出:“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此外,《姓纂》亦指出:“唐叔虞之后,晋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则更详尽地记载说:“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惸侯,惸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
  由上述的文献看来,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具有十分荣耀的家世源流的.
  不过,唐朝时的一块“温信碑”,对于温信其人的身世,却明文刻载为“颛顼裔”,推溯起来应该是黄帝的姬姓后裔.如此一来,温氏是更加的源远流长了.
  温氏的组织情形,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上述源自唐叔虞和却至的两大主流之外,到了南北朝时期以后,至少有五支不同的份子加入.这种情形,《唐书》以及《魏书官氏志》都有明文记载.前者指出:“唐居国王姓温.刘易从之子ㄙ,流岭表,免归,改姓温”;后者则指出:“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温氏”.
  由此可见,温氏家族的源流,是有许多支的.有出自唐叔虞之后,有出自却至之后,又有刘氏的改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有许多民族混合于其中.整个家族的组织是如此的庞大而复杂.目前,温姓人想要追溯得知自己的真正所出,恐怕就比较费事了.
  温氏家族的向南播迁,是始于南北朝,大盛于唐末的黄巢之乱.关于他们南迁的大致情形,有发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兴宁温氏谱钞》:“其族发源于山西、河南……逮东晋五胡乱华,怀愍帝为刘渊所掳……其先温峤,时为刘记室.晋元帝渡江……峤奉命,上表劝进”;崇正同人系谱温氏条:“后峤出镇洪都,江西南昌,子孙因家焉……至九郎,因避黄巢之乱,避于闽南.”此外,上述两项温氏族谱也同时指出:“其后有居宁化,宋末,避乱经长汀,入上杭,分为二支,一入广东蕉岭、至梅县,大埔;一入广东兴宁,至河源.”
  综合以上的文献,可以知道南方的温氏家族也是距今1600多年前晋朝东渡名臣温峤的后裔.当时,温峤举族定居于江西南昌,世代子孙就在这带地方繁衍滋长.到了唐朝末年,才为了逃避黄巢之乱,再向南播迁到福建.宋代末年,蒙古人来势汹汹,福建的温氏又经过长汀逃到浙江的杭州,并且分为两支,先后到达广东各地继续不断地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