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4 08:31:43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是什么意思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是什么意思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耸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们把昭君墓称作"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观光游览,凭吊千古传颂的为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的汉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十分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汉城和包头市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说明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和亲和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昭君出塞和亲,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以后汉族与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结婚时,年龄大约20岁左右,估计在新莽年间(公元前9年~23年)去世.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逝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棺椁穹窿,更别方圆"."酝五百瓮酒,杀十万口羊,退犊燖驰,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一百里铺氍?毛毯,踏实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汉孝哀皇帝(公元前6年~1年)也差使杨少征前往单于处吊唁.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态度.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考古学家从昭君坟得到的文物推断,金元时期,墓前就有享堂之类的建筑物.清代康熙年间,张鹏翮和钱良铎途经呼和浩特时,还看到青冢南琉璃瓦碎片成堆,并有黑色的石虎、石马各一个,白色的石狮一个,石头房子一座,石头小房子上还竖着用蒙古文书写的幡旗,以及当地人在青冢顶用土垒的一个小方亭,方亭内藏佛像、绸布和豆麦.青冢旁还有一棵古柳,浓荫覆地,苍翠扑人.那些石虎、石狮、石马、石头房子和小方亭,寄托着当时呼和浩特地区各族人民对王昭君的深刻眷恋和哀思,忠实地陪伴着这位远嫁的汉家姑娘.
历代文人墨客对昭君出塞多有评说,说是最贴切的是唐代诗人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知.剑戟归田里,牛羊绕塞多."
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历史学家翦伯赞说的好:"王昭君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对昭君坟进行了多次修缮.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把昭君坟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昭君坟,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62米,墓高33米,占地约73亩.走到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95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阏氏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再往北行,朝阳耸立着一块高大石碑,石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石碑后方两侧,七块各代石碑历历在目.墓前有相连的两层平台.拾级而上至墓顶,有六角攒尖兰亭一处.墓前院内,历史文物陈列厅分列东西,陈列厅内,有汉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娥眉秀发,明眸皓齿,怀抱琵琶,浅颦低笑,栩栩如生.
王昭君--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自古以来就活在人民心中,为各族人民所崇敬和传颂.
参考资料:http://www.sexin.cn/html/2005/2005082411144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