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关于李鸿章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清政府当时不是因为李鸿章.恐怕被割让的土地比之前还要多.希望有那位热心网友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9/23 03:24:38
关于李鸿章
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清政府当时不是因为李鸿章.恐怕被割让的土地比之前还要多.希望有那位热心网友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关于李鸿章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清政府当时不是因为李鸿章.恐怕被割让的土地比之前还要多.希望有那位热心网友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
你好
  李鸿章会见外宾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在办理完天津教案后不久,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果然,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李鸿章积极支持清政府派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率舰队赴台湾巡阅,并调驻防徐州的淮军唐定奎部6500人分批前往台湾.
  此事最后虽以签订《中日台事条约》而暂时平息,但后来日本还是于光绪五年(1879年)乘隙吞并了琉球. 在与日本交涉的前后,李鸿章还分别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
  光绪二年(1876年)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前者旨在保护华工;后者则是因“马嘉理案”导致的中英间的严重交涉.李鸿章在英国公使威妥玛以下旗宣战的要挟下,巧妙地利用国际法挽回决裂之局.在他建议下,清政府派郭嵩焘赴英国道歉,郭氏遂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但条约也因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人可以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主权.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他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法驻日公使洽谈未果;当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慈禧改组军机处,主和舆论渐起.李鸿章在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五月,随着法军进攻谅山,协议又被撕毁,直至清军在广西和台湾战场分别取得胜利后,李鸿章才最终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战争.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此,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据说他在签字《马关条约》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也正是因为马关签约的强烈刺激,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老人啊,又是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地挪过去. 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吴汝纶东游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李公当年谈判时坐的凳子竟都要比日本人矮半截,不觉悲从中来,陪同的日本友人要他留下墨宝.他大书“伤心之地”.
  lz可以看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659999.html 这个网址 或许对你 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