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什么古遗迹?急写作文!要有历史故事的那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9 11:14:55
安徽有什么古遗迹?急写作文!要有历史故事的那种!
一、村落遗址
傅庄遗址 位于亳县城西3公里.遗址北依涡河,南靠亳鹿公路,沿涡河南岸河坡分布,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30米,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度约5米,遗址表面采集标本有蚌镰、蚌刀、陶鬲足、鼎足、鬶足以及大量的黑、灰、红陶片等.
1982年夏,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亳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试掘,揭露面积约110平方米,发现居址、灰坑和墓葬,共清理相当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期墓葬13座,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
遗址文化堆积大体可分为4层,从上至下为:商文化层,二里头层,龙山文化层,大汶口文化层.傅庄遗址大汶口期文化遗物包括陶、石、骨、玉4类.陶器器型有:鼎、豆、壶、罐、杯、盉、背水壶、鬶等.随葬器物组合中常见扁平穿孔石铲、有段石锛及獐牙等.墓葬均属土坑竖穴,葬式为仰身直肢,分单人葬、3人葬、5人葬等,死者生前拨过牙的占93%,尤其盛行拔下牙的习俗.这在中国境内已经发现的古代拔牙资料中是很少见的.
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碳——14测定,遗址中层(相当于龙山期)年代为距今4045±95年;树轮较正年代为距今4460±145年.
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凤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亳县城父镇南侧700米处.西临漳河,南靠丁沟,西北距亳县城区35公里.
该遗址为195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为一台地,高出附近地面约2米,东西宽250米,南北长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约3米.地面可采集绳纹、方格纹陶片.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曾在此进行试掘,出土器物有石器、陶器、蚌器3类.石器有斧、锛、砺石等;陶器有鬲足、鼎足、网坠、纺轮及陶片;蚌器有刀等;还有少量残骨器.陶质有泥质灰陶、夹砂陶、红陶等.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方格纹、蓝纹等.据考古资料分析,该遗址新石器文化可分早期和晚期.出土文物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青凤岭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蒙城县城东北22公里,蒙宿公路南200米,毕集庄东,清水河西沿.遗址呈椭圆形,高出附近地面3.5米,面积约6.1万平方米.除东部挖一条清水沟外,其余均保存完好.遗址上曾建有尉迟寺,今已不存.该遗址于1985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3次大规模发掘.揭露总面积为600平方米,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玉器4类.发现大汶口文化居址2处,墓葬40余座,其中包括瓮棺葬20座.
尉迟寺新石器文化遗存丰富,在文化面貌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对研究黄淮流域新石器文化区系类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老邱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临泉县城南部曾庄北500米处,遗址西、北2面有流鞍河环绕,呈椭圆形高台地,面积1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12米.地面和断面采集石器、蚌器、骨器、陶片等.陶器器型有罐、鼎、南瓦、缶本、豆、盆、鬲等,鼎足有侧装三角形扁足、窄侧形足等,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捺窝纹等.
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倪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位于太和县城北30公里,东距阜亳公路约300米.遗址西临茨河,因历年来经河水冲刷形成陡壁.遗址现存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近10米.
遗址未经发掘,从河水冲刷断面观察,文化堆积很厚,有大量的蚌壳、兽骨、陶片及灰层.从遗址表面采集到的文物有石斧、锛、骨针、陶网坠、夹砂黑陶罐、镂孔豆、盆、尊形器等,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等.该遗址文化堆积具有连续性,且年代跨度大.从采集标本分析,遗址年代应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对研究阜阳地区古文化有重要价值.
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城址
沈子国故城 位于临泉县城区西0.5公里.城址北临泉河,东南临流鞍河,三面环水,隔流鞍河与老邱堆遗址相对.城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为长方形台地.现部分夯土城墙和4个城门遗迹依稀可见.
1958年在故址上打机井,测得城址文化层厚4.5米.城址未经考古发掘.现探明城址西北500米的泉河南岸有商代至战国时期的墓群;城址的南面和西南面2公里处分别是汉墓群.
城址内历年来出土文物比较丰富,计有商代的青铜铭文戈及觚、爵、矛、陶簋等;西周的青铜矛、戈、陶鬲等;春秋
傅庄遗址 位于亳县城西3公里.遗址北依涡河,南靠亳鹿公路,沿涡河南岸河坡分布,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30米,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度约5米,遗址表面采集标本有蚌镰、蚌刀、陶鬲足、鼎足、鬶足以及大量的黑、灰、红陶片等.
1982年夏,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亳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试掘,揭露面积约110平方米,发现居址、灰坑和墓葬,共清理相当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期墓葬13座,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
遗址文化堆积大体可分为4层,从上至下为:商文化层,二里头层,龙山文化层,大汶口文化层.傅庄遗址大汶口期文化遗物包括陶、石、骨、玉4类.陶器器型有:鼎、豆、壶、罐、杯、盉、背水壶、鬶等.随葬器物组合中常见扁平穿孔石铲、有段石锛及獐牙等.墓葬均属土坑竖穴,葬式为仰身直肢,分单人葬、3人葬、5人葬等,死者生前拨过牙的占93%,尤其盛行拔下牙的习俗.这在中国境内已经发现的古代拔牙资料中是很少见的.
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碳——14测定,遗址中层(相当于龙山期)年代为距今4045±95年;树轮较正年代为距今4460±145年.
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凤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亳县城父镇南侧700米处.西临漳河,南靠丁沟,西北距亳县城区35公里.
该遗址为195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为一台地,高出附近地面约2米,东西宽250米,南北长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约3米.地面可采集绳纹、方格纹陶片.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曾在此进行试掘,出土器物有石器、陶器、蚌器3类.石器有斧、锛、砺石等;陶器有鬲足、鼎足、网坠、纺轮及陶片;蚌器有刀等;还有少量残骨器.陶质有泥质灰陶、夹砂陶、红陶等.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方格纹、蓝纹等.据考古资料分析,该遗址新石器文化可分早期和晚期.出土文物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青凤岭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蒙城县城东北22公里,蒙宿公路南200米,毕集庄东,清水河西沿.遗址呈椭圆形,高出附近地面3.5米,面积约6.1万平方米.除东部挖一条清水沟外,其余均保存完好.遗址上曾建有尉迟寺,今已不存.该遗址于1985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3次大规模发掘.揭露总面积为600平方米,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玉器4类.发现大汶口文化居址2处,墓葬40余座,其中包括瓮棺葬20座.
尉迟寺新石器文化遗存丰富,在文化面貌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对研究黄淮流域新石器文化区系类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老邱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临泉县城南部曾庄北500米处,遗址西、北2面有流鞍河环绕,呈椭圆形高台地,面积1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12米.地面和断面采集石器、蚌器、骨器、陶片等.陶器器型有罐、鼎、南瓦、缶本、豆、盆、鬲等,鼎足有侧装三角形扁足、窄侧形足等,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捺窝纹等.
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该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倪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位于太和县城北30公里,东距阜亳公路约300米.遗址西临茨河,因历年来经河水冲刷形成陡壁.遗址现存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近10米.
遗址未经发掘,从河水冲刷断面观察,文化堆积很厚,有大量的蚌壳、兽骨、陶片及灰层.从遗址表面采集到的文物有石斧、锛、骨针、陶网坠、夹砂黑陶罐、镂孔豆、盆、尊形器等,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等.该遗址文化堆积具有连续性,且年代跨度大.从采集标本分析,遗址年代应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对研究阜阳地区古文化有重要价值.
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城址
沈子国故城 位于临泉县城区西0.5公里.城址北临泉河,东南临流鞍河,三面环水,隔流鞍河与老邱堆遗址相对.城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为长方形台地.现部分夯土城墙和4个城门遗迹依稀可见.
1958年在故址上打机井,测得城址文化层厚4.5米.城址未经考古发掘.现探明城址西北500米的泉河南岸有商代至战国时期的墓群;城址的南面和西南面2公里处分别是汉墓群.
城址内历年来出土文物比较丰富,计有商代的青铜铭文戈及觚、爵、矛、陶簋等;西周的青铜矛、戈、陶鬲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