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大致经历哪些阶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01:59:30
汉子大致经历哪些阶段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而汉朝淮南子一书更描述仓颉的贡献为“天雨粟,鬼夜哭”:描述文字的发明有如天上降下五谷广披大众,使得资讯透过文字能传载给任何人;而仓颉之前已去逝的人(鬼)都痛哭没有办法享用到文字的好处.[2]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字形史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贾湖契刻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象形指事时代
泰山封禅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巨细靡遗描绘意象的方式往简化成容易纪录刻画的方向变迁,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也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在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来源请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秦系文字)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不同语族间的文化传播,对中国的统一以及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很少,以象形与指事的独体字为主,大量事物以通假字来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例如先秦的“文”,兼有后世的新字“纹”的功能,表示一组成各种事务的规律、型式,不单指文字的文,也包含野兽身上的花“文”、布上面的织“文”、手指的指“文”等数种含意.
除了“凹”、“凸”等特例直到唐朝才发明[3],大部分的象形指事字很早就已经定型,成为下个时代形声会意组字法的基础.
形声会意时代
为了能更精准的表述,最早从小篆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因应随文明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事物,以基本的象形指事字为基础,发展了形声、会意的组字法,以组合方式,来细化大量的字出来,使得文书上记载越来越精密,到今天一直为造字的主力.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而汉朝淮南子一书更描述仓颉的贡献为“天雨粟,鬼夜哭”:描述文字的发明有如天上降下五谷广披大众,使得资讯透过文字能传载给任何人;而仓颉之前已去逝的人(鬼)都痛哭没有办法享用到文字的好处.[2]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字形史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贾湖契刻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象形指事时代
泰山封禅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巨细靡遗描绘意象的方式往简化成容易纪录刻画的方向变迁,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也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在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来源请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秦系文字)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不同语族间的文化传播,对中国的统一以及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很少,以象形与指事的独体字为主,大量事物以通假字来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例如先秦的“文”,兼有后世的新字“纹”的功能,表示一组成各种事务的规律、型式,不单指文字的文,也包含野兽身上的花“文”、布上面的织“文”、手指的指“文”等数种含意.
除了“凹”、“凸”等特例直到唐朝才发明[3],大部分的象形指事字很早就已经定型,成为下个时代形声会意组字法的基础.
形声会意时代
为了能更精准的表述,最早从小篆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因应随文明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事物,以基本的象形指事字为基础,发展了形声、会意的组字法,以组合方式,来细化大量的字出来,使得文书上记载越来越精密,到今天一直为造字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