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翻译:《夸夫逐日》和《两小儿辨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2:29:57
有关语文翻译:《夸夫逐日》和《两小儿辨日》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26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26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