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七代国君都是明君,这是为什么?七代国君的任务和历史又是什么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5:25:19
秦国七代国君都是明君,这是为什么?七代国君的任务和历史又是什么呢?
第一位,秦孝公.秦孝公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变法图强.当时秦国并不是七国中间的强国,秦要统一,必须要自身强大.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使自身足够的强大,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孝公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第二代,秦惠文王,这个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变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它六国得了红眼病,因为六国不能看着秦国强大.这样六国的有识之士就要想办法,对付强大的秦国.合纵,就是联合六国削弱秦国,秦国就完了.所以秦惠文王的历史使命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秦惠文王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办法就是连横.
第三代,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因为举重砸死了,而且没有儿子.他是明君吗?秦武王这三年还真了不得,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我想坐着车到达三川,就是现在洛阳一带,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也不遗憾了.这是秦武王,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那么武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是抓住历史时机,东进中原.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就是今天河南洛阳西边40公里处,是陕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军事重镇.甘茂说要打宜阳,必须联合魏国,秦武王就派甘茂,带了一个副使出使魏国,到魏国一谈,成功了.魏国同意和秦国联手打宜阳,宜阳打通了,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所以这是一个关键之地.甘茂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出使魏国回来的路上,和副使说,你回去告诉秦王,就说第一,魏国同意很我们联手了,第二,你还说,虽然魏国同意了,但是这个仗不能打.你就这样说,将来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功劳簿上.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和秦武王说了,武王很奇怪,打宜阳要联合魏国,现在魏国同意联合,你说不能打,为什么?召见甘茂,甘茂讲了三件事,三件事一说,秦武王明白了.第一,曾参杀人,曾参是古代的一个贤人,在费地居住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也叫曾参,结果这个曾参杀了人.之后,就有人给未杀人的曾参的母亲报信,说曾参杀人了.她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在织布机上照样织布.一会儿,第二个人来报告,他母亲还在织布,有过一会儿第三个人来报告,他母亲把织布机一扔,翻墙就逃了.甘茂说曾参是个贤者,他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架不住三个人一说,吓得就逃了.我不是秦国人,我来秦国帮你们打天下,一定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去打宜阳,有人说我坏话,我既没有曾参之闲,你也不会像曾参母亲那样信任我,我能打下来吗?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张议无功,惠文王时期有一个张议,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没有人说张仪立的功,都说在秦惠文王的身上,说臣子立功不算功,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文侯烧信,魏国开国之君魏文侯派了一大将,叫乐羊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把中山灭了.乐羊很得意,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受赏,结果一见魏文侯,魏文侯搬出一个箩筐,筐里面是这三年中其他大臣告乐羊的告状信.乐羊一看这么多告状信,魏文侯都不告诉他,压着不放,支持他打了三年,才明白这个功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所以乐羊就立即跪下,说了两句话:“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主公对我的信任.在那个制度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什么也干不成.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打宜阳吗?宜阳如果一年打不下来,会有多少人说我的坏话,我还能活吗?魏国虽然同意联合,但这个仗我死活不能打.秦武王明白了,他说咱们定个盟约吧,你替我打宜阳,我对你是绝对信任,谁告状我也不听,甘茂说可以.然后甘茂就去打仗,打了五个月,秦武王收到一大堆告状信,秦武王动摇了,要求甘茂撤兵.甘茂就回了封信,说咱们的合同还算数不?秦武王一听这话,就继续增兵,最后,甘茂把宜阳拿下来了,杀了六万韩兵,打开了韩国的西大门,秦国的军队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这个举重而死的秦武王只活了三年,也没有结婚生子,但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第四位国君,秦昭襄王,昭襄王的功劳更大,在位56年,把大儿子熬死了.昭襄王时期,秦国已占压倒优势了,他的历史使命是继续东进,摧垮六国的主力,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昭襄王在位56年,先用魏冉为相,后用范睢为相,重用白起,白起不负重托,伊阙一战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长平之战活埋45万.秦国统一一共杀了100多万,白起一个人杀了90多万.昭襄王连续不断用兵,基本上摧垮了六国的主力军,为最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昭襄王时期,如果听了白起的话,就有可能把赵国灭了,拖延了几个月,邯郸之战没有打赢,这个我们讲过.所以昭襄王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五位,秦孝文王,这个就不好说了,在位三天就死了,既无功,也无过,姑且也称之为明君.
第六位,庄襄王,就是异人 ,在位也只有三年,时间很短,但是庄襄王干了两件大事,重用吕不韦,建立东郡.东郡非常重要,是连接齐国,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的通道,这是一大贡献.再一个,利用赵国和燕国的矛盾,占领赵国37座城池,进一步削弱赵国.所以他在位虽然只有三年,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七位,赢政,他的历史使命是不失时机的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所以赢政即位以后,很快就定下来发动统一战争,并且用十年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在整个过程中,秦国的七代国君没有一位犯过大的错误,七代国君,都有强烈的使命感,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很不简单的.这七位国君不是有意挑的,是根据秦国的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比如说昭襄王,他是秦武王的兄弟,是太后和魏冉两个人联手推上来的,他当时正在秦国作人质,对他来说,完全是偶然的当上国君.他特别能活,做了56年,大儿子在国外作人质熬死了,次子安国君继位.安国君继位纯属偶然,因为哥哥死了,继位三天又死了,然后才是异人,也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即位也是偶然,如果不是吕不韦包装,他连安国君的嫡子都当不上.七代国君,很多是偶然的继位,但是所有偶然当上国君的人,没有一个是昏主.西汉初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叫贾谊,写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非常有名.《过秦论》上篇,贾谊有一句名言,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继承了前面六代国君的功业,到他这里,七代国君连续不断的努力,最终统一天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代代明君,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第二代,秦惠文王,这个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变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它六国得了红眼病,因为六国不能看着秦国强大.这样六国的有识之士就要想办法,对付强大的秦国.合纵,就是联合六国削弱秦国,秦国就完了.所以秦惠文王的历史使命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秦惠文王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办法就是连横.
第三代,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因为举重砸死了,而且没有儿子.他是明君吗?秦武王这三年还真了不得,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我想坐着车到达三川,就是现在洛阳一带,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也不遗憾了.这是秦武王,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那么武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是抓住历史时机,东进中原.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就是今天河南洛阳西边40公里处,是陕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军事重镇.甘茂说要打宜阳,必须联合魏国,秦武王就派甘茂,带了一个副使出使魏国,到魏国一谈,成功了.魏国同意和秦国联手打宜阳,宜阳打通了,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所以这是一个关键之地.甘茂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出使魏国回来的路上,和副使说,你回去告诉秦王,就说第一,魏国同意很我们联手了,第二,你还说,虽然魏国同意了,但是这个仗不能打.你就这样说,将来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功劳簿上.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和秦武王说了,武王很奇怪,打宜阳要联合魏国,现在魏国同意联合,你说不能打,为什么?召见甘茂,甘茂讲了三件事,三件事一说,秦武王明白了.第一,曾参杀人,曾参是古代的一个贤人,在费地居住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也叫曾参,结果这个曾参杀了人.之后,就有人给未杀人的曾参的母亲报信,说曾参杀人了.她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在织布机上照样织布.一会儿,第二个人来报告,他母亲还在织布,有过一会儿第三个人来报告,他母亲把织布机一扔,翻墙就逃了.甘茂说曾参是个贤者,他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架不住三个人一说,吓得就逃了.我不是秦国人,我来秦国帮你们打天下,一定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去打宜阳,有人说我坏话,我既没有曾参之闲,你也不会像曾参母亲那样信任我,我能打下来吗?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张议无功,惠文王时期有一个张议,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没有人说张仪立的功,都说在秦惠文王的身上,说臣子立功不算功,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文侯烧信,魏国开国之君魏文侯派了一大将,叫乐羊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把中山灭了.乐羊很得意,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受赏,结果一见魏文侯,魏文侯搬出一个箩筐,筐里面是这三年中其他大臣告乐羊的告状信.乐羊一看这么多告状信,魏文侯都不告诉他,压着不放,支持他打了三年,才明白这个功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所以乐羊就立即跪下,说了两句话:“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主公对我的信任.在那个制度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什么也干不成.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打宜阳吗?宜阳如果一年打不下来,会有多少人说我的坏话,我还能活吗?魏国虽然同意联合,但这个仗我死活不能打.秦武王明白了,他说咱们定个盟约吧,你替我打宜阳,我对你是绝对信任,谁告状我也不听,甘茂说可以.然后甘茂就去打仗,打了五个月,秦武王收到一大堆告状信,秦武王动摇了,要求甘茂撤兵.甘茂就回了封信,说咱们的合同还算数不?秦武王一听这话,就继续增兵,最后,甘茂把宜阳拿下来了,杀了六万韩兵,打开了韩国的西大门,秦国的军队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这个举重而死的秦武王只活了三年,也没有结婚生子,但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第四位国君,秦昭襄王,昭襄王的功劳更大,在位56年,把大儿子熬死了.昭襄王时期,秦国已占压倒优势了,他的历史使命是继续东进,摧垮六国的主力,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昭襄王在位56年,先用魏冉为相,后用范睢为相,重用白起,白起不负重托,伊阙一战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长平之战活埋45万.秦国统一一共杀了100多万,白起一个人杀了90多万.昭襄王连续不断用兵,基本上摧垮了六国的主力军,为最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昭襄王时期,如果听了白起的话,就有可能把赵国灭了,拖延了几个月,邯郸之战没有打赢,这个我们讲过.所以昭襄王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五位,秦孝文王,这个就不好说了,在位三天就死了,既无功,也无过,姑且也称之为明君.
第六位,庄襄王,就是异人 ,在位也只有三年,时间很短,但是庄襄王干了两件大事,重用吕不韦,建立东郡.东郡非常重要,是连接齐国,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的通道,这是一大贡献.再一个,利用赵国和燕国的矛盾,占领赵国37座城池,进一步削弱赵国.所以他在位虽然只有三年,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七位,赢政,他的历史使命是不失时机的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所以赢政即位以后,很快就定下来发动统一战争,并且用十年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在整个过程中,秦国的七代国君没有一位犯过大的错误,七代国君,都有强烈的使命感,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很不简单的.这七位国君不是有意挑的,是根据秦国的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比如说昭襄王,他是秦武王的兄弟,是太后和魏冉两个人联手推上来的,他当时正在秦国作人质,对他来说,完全是偶然的当上国君.他特别能活,做了56年,大儿子在国外作人质熬死了,次子安国君继位.安国君继位纯属偶然,因为哥哥死了,继位三天又死了,然后才是异人,也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即位也是偶然,如果不是吕不韦包装,他连安国君的嫡子都当不上.七代国君,很多是偶然的继位,但是所有偶然当上国君的人,没有一个是昏主.西汉初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叫贾谊,写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非常有名.《过秦论》上篇,贾谊有一句名言,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继承了前面六代国君的功业,到他这里,七代国君连续不断的努力,最终统一天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代代明君,不是个简单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