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法专门针对历史应试(包括历史政治在内)的通用答题公式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2 19:36:38
法专门针对历史应试(包括历史政治在内)的通用答题公式法
月长石.
法专门针对历史应试(包括历史政治在内)的通用答题公式法
这个方法还是有的
对于应试的来说,通用的历史/政治对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万用解答方式,可以保证中上等的得分率
举个例子:如--历史题: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
答: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通商口岸.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4,协定关税.英国出口中国商品关税由中英协商解决.5,领事裁判权.干涉中国司法.6,片面最惠国待遇及利益均沾.使得英国在中国取得特权.
而其对中国的影响是:
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历史题解析的特点:1,寻找核心内容.即每一道题对应的观点都要寻找出来,加以罗列并简要说明.对于应试考试来说,阅卷老师多数不会细细看每一个字,一般都会选择寻找核心语句,如上面的例子,内容部分,找到割地,给一分,找到赔款,再给一分,以此类推.至于大段的废话大可不必,除了浪费时间外还可能让阅卷老师找不到核心而不给分.
2,围绕展开.根据题意,围绕核心内容进行展开.如例题的后半段,问其影响.则这个影响,是根据条约内容推出来的.如果不能把握条约内容核心,就很难做到吃准.比如影响第一条,是怎么推出来的?是根据割地,通商口岸开放,领事裁判权等殖民特权推出来的.以此类推.
3,适当丰富.可以说这一条比较关键,属于笔头快的人骗考试分的手法.就是适度的废话有益于赚分.如例题,上面给出的是标准答案,内容部分是固定的,历史事件不会更改.但影响部分,除了给出的三条答案外,还可以从:由于巨额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加紧剥削百姓,进而激化矛盾;侵略者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等等,如果是简答题就不用这么追加了,但如果是材料分析题,往往从一个大的方面衍伸出一些小的条目,往往会让阅卷老师“中计”,即如果你忘了标准答案里“社会矛盾的变化”这一条,但把“侵略者的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的延伸部分写出来,阅卷老师是有可能认为你是对的而给你分.
4,咬文嚼字.历史/政治考卷里,材料分析和阅读理解是大头,往往这几道题就占了1/3的分数,如何做好这些关键题,一个通用方式就是寻章摘句,咬文嚼字.虽说读书断章取义不可取,但在做考题时,却有时候不得不断章取义.寻找材料里某一句或者几句话,然后连续书本,将能够牵扯到的相关内容写上去,只要这个内容不是错误的,不是和题意无关的,只要挨着边,就有可能是正确答案.如一道材料分析题.问:材料一(工业革命摘取)和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摘取)说明了什么?比如答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如果觉得此答案吃不准,则除了这一句外,还可以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等相关的知识点写上去,只要有正确的观点,就可以得分,而且这样相对双保险,若本体答案就是两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两点上去,全分,少写就少分.
5,答题层次分明.其实月长石写这一段材料,虽然有些长,但层次分明,一二三四五用序号列出,而且每一条起一行,让人能清楚地找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是答历史/政治题大题的大忌,往往阅卷老师没有耐心读完,往往你一大段明明写了五点内容,但阅卷老师缺乏耐心,看到第一个核心条目,一个勾上去,就不看了,结果5分变1分.层次清晰,顺便可以把一些观点分层次,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除了这一条,还可以再起一条,即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多写一点,另起一行是没有坏处的.
再问: 你自己打出来的吗?思路清楚。
再答: 手工打的,不过这也是当年月长石的老师指导我们解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