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物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11/13 14:09:02
学好物理化学有啥好方法
解题思路: 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归纳整理
解题过程:
这位同学你好,这个问题范围较大,要说清楚当然也是一句话两句话不能说完全的,下面就总体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对你的物理学习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首先,要对物理这门学科要有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就是如此。 其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敢于质疑、勇于纠错,学会怎样去学习,而不是就课本而课本,就题目而题目,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在,因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于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规律必须掌握一些方法,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比较记忆法、实验记忆法,课后经常复习时一般是通过以练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一般来说要经历尝试回忆、阅读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等几个环节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及时复习、反复推敲。另外,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比较法和等效法”等一些常用方法要能够运用自如,渗透到各式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题目的解决之中去。这样就可以不断加深和巩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当然以上说的可能并不是很完全,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如果你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能够基本达到这些要求,应该说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不过这个过程是一个艰辛的历程,非得付出一定的汗水精力才有可能达到。 只要自己有信心,又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努力和拼博,相信你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另外附上一篇我写的相关的文章,可能对你的高中物理学习有帮助的。 如何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 a、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特点
1、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说明比较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2、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试验得出结论,认识和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在初中的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分析物理现象一方面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现象比较紧密,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感到生疏和突然。
4、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余动态思维。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学生一般能够跟上
5在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较多,推力、论证方面较少
6、初中物理练习题方面,要求学生解说现象的较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学生完成作业困难不大。
b、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
1、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
2、高中物力在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从试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不很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
3、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向初中那样紧密,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造成学生理解方法的困难
4、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余形象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5、高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做到记忆而不求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掌握
6、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辐射性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 二.消除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对策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2、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庄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三.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维方法,基本的方法有: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科学推理的方法等。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学好物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不论在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在知识的广度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就高一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在物理思维中,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复合到单一,从单一到复合”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在对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把研究的对象以及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分解为许多单一部分或者单一过程一一进行分解研究,然后把分解的部分再结合成整体来认识。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种方法在力学中解决物体受力问题时,采用“隔离法”,想象的把研究对象从联接体中隔离出来,全面考察物体对它的作用。
例如: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处于水平面上,在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运动,分析ABC各自所受的力。
分别隔离A、B、C,在结合整体,不难得出A受2 M个力的作用,B、C各受5个力的作用。
在曲线运动当中,先把实际运动分解为两种或者三种相互独立的单一分运动来研究,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曲线运动的规律。
例如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X=vt),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y=gt2/2)。消去参数t可以得到轨迹为抛物线(x2=2v2y/g)。对于斜抛物体的运动,也可以让学生用此法去处理、体会。为了进一步加深认识,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来进行。在此仅提供一个小题目:如图,在倾角为Q的斜面上,以V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物体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物理学中不仅存在许多复合问题,而且存在着许多分过程,组成一个物理过程的复杂问题。为了研究这些复杂过程,先搞清每个分过程的规律,然后再把这些分过程联系起来,得出整个过程的规律。许多问题特别是力学问题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复杂过程,让学生来逐步的掌握。
例:火车从甲站到乙站,即使轨道是平直的,但进站和离站时速度都有变化(可以看做是均匀变化),因此对于整个过程,我们也必须分解为三个不同的分过程来处理:火车离站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火车中途的匀速直线运动、火车进站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些分运动的基础上得出整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2、先分析后综合的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用控制条件来探索物理问题和物理规律的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这种思维方法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定律的获得,让学生掌握。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F=ma,先是m一定,研究a与F的关系得出a与F成正比;再就是F一定,研究a与m的关系得出a与1/m成正比。然后可以总结得出:a与F/m成正比。选择合适的比例系数可以得出:F=ma。象这样的还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等。
总之,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通过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演练,完全能够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方法。 四,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等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抓住生活中的物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1.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之中,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但必须注意举例要恰当、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 2.从创设情境入手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鸡蛋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弹簧软垫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试着去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使组织教学引入自然、水到渠成,还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以良好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该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能使兴趣因诱导而产生,更能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结:初中到高中是跨越非常大的一个学习过程,老师善于从各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也只有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才能将高中的学习,基础打的更牢固.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这位同学你好,这个问题范围较大,要说清楚当然也是一句话两句话不能说完全的,下面就总体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对你的物理学习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首先,要对物理这门学科要有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就是如此。 其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敢于质疑、勇于纠错,学会怎样去学习,而不是就课本而课本,就题目而题目,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在,因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于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规律必须掌握一些方法,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比较记忆法、实验记忆法,课后经常复习时一般是通过以练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一般来说要经历尝试回忆、阅读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等几个环节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及时复习、反复推敲。另外,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比较法和等效法”等一些常用方法要能够运用自如,渗透到各式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题目的解决之中去。这样就可以不断加深和巩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当然以上说的可能并不是很完全,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如果你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能够基本达到这些要求,应该说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不过这个过程是一个艰辛的历程,非得付出一定的汗水精力才有可能达到。 只要自己有信心,又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努力和拼博,相信你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另外附上一篇我写的相关的文章,可能对你的高中物理学习有帮助的。 如何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 a、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特点
1、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说明比较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2、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试验得出结论,认识和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在初中的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分析物理现象一方面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现象比较紧密,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感到生疏和突然。
4、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余动态思维。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学生一般能够跟上
5在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较多,推力、论证方面较少
6、初中物理练习题方面,要求学生解说现象的较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学生完成作业困难不大。
b、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
1、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
2、高中物力在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从试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不很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
3、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向初中那样紧密,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造成学生理解方法的困难
4、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余形象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5、高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做到记忆而不求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掌握
6、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辐射性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 二.消除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对策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2、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庄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三.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维方法,基本的方法有: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科学推理的方法等。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学好物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不论在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在知识的广度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就高一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在物理思维中,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复合到单一,从单一到复合”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在对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把研究的对象以及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分解为许多单一部分或者单一过程一一进行分解研究,然后把分解的部分再结合成整体来认识。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种方法在力学中解决物体受力问题时,采用“隔离法”,想象的把研究对象从联接体中隔离出来,全面考察物体对它的作用。
例如: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处于水平面上,在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运动,分析ABC各自所受的力。
分别隔离A、B、C,在结合整体,不难得出A受2 M个力的作用,B、C各受5个力的作用。
在曲线运动当中,先把实际运动分解为两种或者三种相互独立的单一分运动来研究,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曲线运动的规律。
例如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X=vt),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y=gt2/2)。消去参数t可以得到轨迹为抛物线(x2=2v2y/g)。对于斜抛物体的运动,也可以让学生用此法去处理、体会。为了进一步加深认识,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来进行。在此仅提供一个小题目:如图,在倾角为Q的斜面上,以V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物体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物理学中不仅存在许多复合问题,而且存在着许多分过程,组成一个物理过程的复杂问题。为了研究这些复杂过程,先搞清每个分过程的规律,然后再把这些分过程联系起来,得出整个过程的规律。许多问题特别是力学问题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复杂过程,让学生来逐步的掌握。
例:火车从甲站到乙站,即使轨道是平直的,但进站和离站时速度都有变化(可以看做是均匀变化),因此对于整个过程,我们也必须分解为三个不同的分过程来处理:火车离站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火车中途的匀速直线运动、火车进站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些分运动的基础上得出整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2、先分析后综合的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用控制条件来探索物理问题和物理规律的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这种思维方法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定律的获得,让学生掌握。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F=ma,先是m一定,研究a与F的关系得出a与F成正比;再就是F一定,研究a与m的关系得出a与1/m成正比。然后可以总结得出:a与F/m成正比。选择合适的比例系数可以得出:F=ma。象这样的还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等。
总之,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通过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演练,完全能够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方法。 四,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等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抓住生活中的物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1.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之中,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但必须注意举例要恰当、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 2.从创设情境入手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鸡蛋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弹簧软垫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试着去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使组织教学引入自然、水到渠成,还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以良好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该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能使兴趣因诱导而产生,更能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结:初中到高中是跨越非常大的一个学习过程,老师善于从各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也只有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才能将高中的学习,基础打的更牢固.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