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栏,凭栏的含义和使用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18:48:50
倚栏,凭栏的含义和使用特点
唐宋诗词中常有“倚栏”之举,“凭栏”之叹.可以说倚栏杆是宋词最常见的意象之一.相比唐诗的登高而言,宋词多“凭栏”,且几乎每个词人都有过凭栏之叹.为什么呢?我想原因有二:从内容上看,宋代词人在面临繁盛的唐诗后,他们选择了生活情愁作为主题,而不再是以政治为主.这或许是社会背景不同的缘故;从写作特点上看,宋词篇幅总体较长,因此词中多用叙述手法.比起唐诗的写景抒情来,意境更加具体可观.由此,凭栏这一意象便频繁出现在宋词之中.
那么,凭栏到底是怎样一个意象呢?我为此找了10几首相关的宋词来细细咀嚼,发现这些凭栏词中有某些共同之处.于是我总结出4个字:晚,楼,独,倚.“晚”,或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或是明月高照的夜晚;“楼”就是楼亭,有楼亭才有栏杆,且一般楼亭都建在高处,所以这楼还应该是高楼,这样才能站高望远思深;“独”字告诉我们凭栏之人很可怜,孤身吊影,或游子或思妇;最后一个“倚”字便是倚栏杆之意.看到这样一种意象,你能猜到那人在干什么吗?等人?或许是吧.你想一个人孤零零的靠在栏杆上,心里肯定盼望自己的另一半早日相聚一堂.然而这种相思之苦并没有很快减少,而是一天天加强,一次次深刻,因为这种凭栏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结束的,而是一个月两个月这样一直凭下去,盼下去.这种意象真叫人心酸.除了等人呢?思国想家?这是有身份的人的举动吗?不错!人在落泊之时,他乡之刻,总会有所情愁需要依托.而凭栏正是抒发感情的最好方式.
凭栏时抒发出来的情感是很细腻的,它奠下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都与离愁有关,大都以泪脸相照.从李景的“摊破烷溪沙”到范仲俺的“苏幕遮”到欧阳修的“踏莎行”再到柳永的“八声甘州”及秦观的“望海潮”,无一不是离愁伤感之作.如若真要一分,那就只能根据对象不同,分为思国想家篇与游子思妇篇,其中后者居多.思国想家的诗词多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痛感世事沧桑的悲凉情怀.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后作了一首“浪淘沙”.词中描写的是春季一个雨夜,他冻醒后凭栏,回想起刚才梦里的欢乐情景,那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他形同囚徒.“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啊,你不要一个人凭栏了,虽然河山依旧但已物是人非.落花流水已随春天逝去,不可挽回,今昔之比就如天上人间之别,亡国之恨倍增.李煜这一凭栏,意境深远,极富感染力.宋代秦观在他贬官后重过洛阳途中作了“望海潮”一词.“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鸭.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词人重游旧地,倚栏极目,满眼惟是暝烟栖鸭,与昔日的歌舞欢宴,桃红柳绿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年华暗换,流水天涯的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描写游子思妇的词真可谓多不胜数.单是某一个伟大词人所作的就已经够多了,更不用说大多数是以此为题材.其中描写思妇的又比较多.例如:温庭筠的“梦江南”,冯延巳的“谒金门”,李景的“摊破烷溪沙”等.温庭筠在他的“梦江南”里开头便点出凭栏这一意象.“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此处凭栏之人便是一位高贵的少妇形象,她无所事事,除了梳妆打扮,更多便是凭栏.“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思妇凭栏望着江南上的船,然而驶过无数只,无一只载着她的郎君归来,只有江水悠悠流走.通过凭栏这一意象,一个痴情的思妇形象鲜明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也就不难理解“肠断白苹洲”之苦.更多的思妇在凭栏时总是生出泪珠来.“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其实这也是很自然的.这种离愁别恨带来的伤感能不催人泪下吗?或许写游子思乡怀亲的词便不会有泪眼出现,而是饱含一种柔厚沉痛之感.柳永的“蝶恋花”与“八声甘州”便是此类名作.常见的主题偶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蝶恋花”是怀念伊人的抒情名篇.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泊之感与怀念亲人的缠绵情思糅合在一起,抒发真挚情感.词人独自久久地倚靠在栏杆上,只有细风陪伴,春愁可望.“无言谁会凭阑意?”在这种意象下,词人发出了感叹:谁能理解我此时此刻凭栏的愁苦?词人想狂饮忘却这恼人的相思愁,然而做不到,于是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名句.在柳永词中“八声甘州”更是一篇名作.这首词一扫缠绵悱恻之态而显得气象辽阔,声律雄浑在凄清苍凉之中蕴涵着高远悲壮之音.又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伫立搂头,到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面对此景,词人真“不忍登高临远”.为何?只因故乡遥远,而自己却浪迹萍踪,滞留异乡.“想佳人妆楼凝望,”盼郎归舟,却不知此时词人也正在凭栏,且心中充满思念的愁苦!词中出现两处凭栏,一处是在家乡的 娇妻,另一处则是身在异地的丈夫,两者相隔千里,只能靠凭栏来相互思念对方.两个意象的交织着实引起人们的共鸣.
正由于凭栏是如此令人发愁,令人伤痛,许多词人发出“莫凭栏”的感叹.李煜的“浪淘沙”便是一例.还有欧阳修的“踏莎行”与范仲俺的“苏幕遮”.在“踏莎行”中,词人兼从远行人,思妇两面着墨,写出了双方的离愁别恨.词中在描写远行人路上思妻的想象时,发出了“楼高莫近危阑倚”的感慨.因为“行人更在春山外”,妻子凭栏只会愁上愁.就连范仲俺这样的伟人也会有“明月高楼休独倚”的畏惧.可见,不管何愁,乡愁还是相思愁,栏杆一倚,愁上愁.也正因为凭栏与离愁分不开,所以凭栏又成了一种依靠,一条支柱,一样寄托.它既能供人们身躯倚靠,又能使思念之人得到一定的精神支柱,寄托他们的情愁.
总的说来,凭栏这一意象富含内涵,给了无数词人广阔的思想空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难怪它在宋词中中如此的受欢迎.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那么,凭栏到底是怎样一个意象呢?我为此找了10几首相关的宋词来细细咀嚼,发现这些凭栏词中有某些共同之处.于是我总结出4个字:晚,楼,独,倚.“晚”,或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或是明月高照的夜晚;“楼”就是楼亭,有楼亭才有栏杆,且一般楼亭都建在高处,所以这楼还应该是高楼,这样才能站高望远思深;“独”字告诉我们凭栏之人很可怜,孤身吊影,或游子或思妇;最后一个“倚”字便是倚栏杆之意.看到这样一种意象,你能猜到那人在干什么吗?等人?或许是吧.你想一个人孤零零的靠在栏杆上,心里肯定盼望自己的另一半早日相聚一堂.然而这种相思之苦并没有很快减少,而是一天天加强,一次次深刻,因为这种凭栏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结束的,而是一个月两个月这样一直凭下去,盼下去.这种意象真叫人心酸.除了等人呢?思国想家?这是有身份的人的举动吗?不错!人在落泊之时,他乡之刻,总会有所情愁需要依托.而凭栏正是抒发感情的最好方式.
凭栏时抒发出来的情感是很细腻的,它奠下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都与离愁有关,大都以泪脸相照.从李景的“摊破烷溪沙”到范仲俺的“苏幕遮”到欧阳修的“踏莎行”再到柳永的“八声甘州”及秦观的“望海潮”,无一不是离愁伤感之作.如若真要一分,那就只能根据对象不同,分为思国想家篇与游子思妇篇,其中后者居多.思国想家的诗词多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痛感世事沧桑的悲凉情怀.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后作了一首“浪淘沙”.词中描写的是春季一个雨夜,他冻醒后凭栏,回想起刚才梦里的欢乐情景,那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他形同囚徒.“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啊,你不要一个人凭栏了,虽然河山依旧但已物是人非.落花流水已随春天逝去,不可挽回,今昔之比就如天上人间之别,亡国之恨倍增.李煜这一凭栏,意境深远,极富感染力.宋代秦观在他贬官后重过洛阳途中作了“望海潮”一词.“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鸭.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词人重游旧地,倚栏极目,满眼惟是暝烟栖鸭,与昔日的歌舞欢宴,桃红柳绿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年华暗换,流水天涯的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描写游子思妇的词真可谓多不胜数.单是某一个伟大词人所作的就已经够多了,更不用说大多数是以此为题材.其中描写思妇的又比较多.例如:温庭筠的“梦江南”,冯延巳的“谒金门”,李景的“摊破烷溪沙”等.温庭筠在他的“梦江南”里开头便点出凭栏这一意象.“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此处凭栏之人便是一位高贵的少妇形象,她无所事事,除了梳妆打扮,更多便是凭栏.“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思妇凭栏望着江南上的船,然而驶过无数只,无一只载着她的郎君归来,只有江水悠悠流走.通过凭栏这一意象,一个痴情的思妇形象鲜明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也就不难理解“肠断白苹洲”之苦.更多的思妇在凭栏时总是生出泪珠来.“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其实这也是很自然的.这种离愁别恨带来的伤感能不催人泪下吗?或许写游子思乡怀亲的词便不会有泪眼出现,而是饱含一种柔厚沉痛之感.柳永的“蝶恋花”与“八声甘州”便是此类名作.常见的主题偶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蝶恋花”是怀念伊人的抒情名篇.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泊之感与怀念亲人的缠绵情思糅合在一起,抒发真挚情感.词人独自久久地倚靠在栏杆上,只有细风陪伴,春愁可望.“无言谁会凭阑意?”在这种意象下,词人发出了感叹:谁能理解我此时此刻凭栏的愁苦?词人想狂饮忘却这恼人的相思愁,然而做不到,于是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名句.在柳永词中“八声甘州”更是一篇名作.这首词一扫缠绵悱恻之态而显得气象辽阔,声律雄浑在凄清苍凉之中蕴涵着高远悲壮之音.又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伫立搂头,到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面对此景,词人真“不忍登高临远”.为何?只因故乡遥远,而自己却浪迹萍踪,滞留异乡.“想佳人妆楼凝望,”盼郎归舟,却不知此时词人也正在凭栏,且心中充满思念的愁苦!词中出现两处凭栏,一处是在家乡的 娇妻,另一处则是身在异地的丈夫,两者相隔千里,只能靠凭栏来相互思念对方.两个意象的交织着实引起人们的共鸣.
正由于凭栏是如此令人发愁,令人伤痛,许多词人发出“莫凭栏”的感叹.李煜的“浪淘沙”便是一例.还有欧阳修的“踏莎行”与范仲俺的“苏幕遮”.在“踏莎行”中,词人兼从远行人,思妇两面着墨,写出了双方的离愁别恨.词中在描写远行人路上思妻的想象时,发出了“楼高莫近危阑倚”的感慨.因为“行人更在春山外”,妻子凭栏只会愁上愁.就连范仲俺这样的伟人也会有“明月高楼休独倚”的畏惧.可见,不管何愁,乡愁还是相思愁,栏杆一倚,愁上愁.也正因为凭栏与离愁分不开,所以凭栏又成了一种依靠,一条支柱,一样寄托.它既能供人们身躯倚靠,又能使思念之人得到一定的精神支柱,寄托他们的情愁.
总的说来,凭栏这一意象富含内涵,给了无数词人广阔的思想空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难怪它在宋词中中如此的受欢迎.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