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怎样理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0 03:40:11
怎样理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怎样理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答:这是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所说的一段著名书论.由于对这几个朝代的书法艺术特征进行了高度准确的概括,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晋人尚韵”,即是说在魏、晋、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讲究风度韵致.那时的书法尊崇“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大都表现出一种飘逸脱俗、姿致萧朗的风貌.其代表是二王的书法,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评王羲之书为:“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肖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王献之书为:“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注:耐,能字之意.)二王书法艺术流露出的这种韵味风神,是以独具的艺术魅力,反映出晋代书艺的时代特征.
“唐代尚法”,即是说唐代书法总体倾向都是重视法度,唐代书家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总结,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如有欧阳询《三十六法》和《八诀》,唐太宗《笔法诀》,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怀灌《用笔十法》和《玉堂禁经》,林韫《拨镫四字法》,以及最受后人推崇的《永字八法》和《五字执笔法》等.因此,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逐渐抛弃了晋人兼用侧锋的笔法,而追求纯中锋的用笔.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出现了森严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体现了唐帝国开拓向上的精神.
“宋人尚意”,即是说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苏轼说:“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黄庭坚亦说:“老
夫之书,本无法也,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米芾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董逌亦说:“书法贵在得笔意,若拘于法者,正以唐经所传者尔,其于古人极地不复到也.”这些就充分表明了宋代书家们不泥古法,提倡适意的艺术主张,这种主张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米芾的《虹县诗帖》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元、明尚态”,即是说元、明时期的书法时尚,偏重于摹仿,注意在字的形态上下工夫.书法潮流在元、明时代进入了一个复古时期,大凡学书者纷纷效仿晋人,而求之于刻帖.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即是认为字的结体形态可以随时代而变化,而古人笔法应恪守不变.赵孟頫的这个主张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元、明两代的书人大都是以唐人的笔法,写魏晋人书貌,形成了书法仅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总趋势.
当然,梁巘这里提出的尚韵、尚法、尚意、尚态,主要是对这几个时期书法特征的概括,并不是说韵、法、意、态在这几个时期里是隔绝而不相通的,如在“尚法”的唐代,也有颜真卿《祭侄文稿》那样尚意的作品.晚明时,傅山、王铎、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的书法,是不能用“尚态”来评价的.宋代黄庭坚的书法不仅有“意”,而且也重“韵”.只是它们没有代表时代的主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