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有一些伦理学的问题想请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1 00:58:11
有一些伦理学的问题想请教
一、名词解释
1.公平
2.“五常”
3.“我欲故我在”
二、简答
1.诺克齐提出的“最弱意义的国家”的含义是什么?
2.为了达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目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道德主体性表现为自律?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2.试论道德修养的方法
请尽量答全!
有一些伦理学的问题想请教
一、名词解释
1.公平是相对的,公正,不偏不倚.一般是指所有的参与者(人或者团体)的各项属性(包括投入、获得等)平均.公为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公平一般是在理想状态实现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一个国家或社会中,贫富不均和差距悬殊是正常状态,一国家应保护这种状态.
2.“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我欲故我在”
我的意志就是最高存在
二、简答
1.诺克齐提出的“最弱意义的国家”的含义是什么?
诺克齐提出的“最弱意义的国家”的含义他认为这种最低限度的国家,为保障个人权利所必须,却不会造成无政府主义者所担心的侵犯个人权利的后果.不过,任何超越这一最低限度职能的国家,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对个人权利的侵割.
2.为了达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目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国家不能仅仅从功利的角度考虑如何维护竞争的秩序、如何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应行使其职能,关注、保护、维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推进社会公平,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为什么说道德主体性表现为自律?
道德性的客观根据仅仅是道德律令,道德律令的三个公式就是普遍化原则、人是目的原则以及自律原则.定言命令即是普遍化原则,它要将人的主观准则转化为普遍法则,而这种转化又是通过人的意志而发生的;人的意志要把人自身看作最终的目的,而不能只看作是手段;人类自身就是道德规律的立法者,自己立法,自己执法,从而构成自律.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以及“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这里要论述的话
即体用,我从中国哲学的一个现象上来看是本体性的应用.
本体即全部整体的辩证法注重生、克、制、化,和谐一致的原则.(对偶和对应关糸除八卦关糸外还有六十四卦)所以并不是单纯的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
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大地的形式顺应无比,君子应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万物)承天效法.这里就是人与自然一体;天人合一也成为解读古代其他经典的基本思想,在对于其他经典的解读中,天人合一的概念也多起来了.到今天,天人合一似乎又成为中国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赋予了它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意义.
2.试论道德修养的方法
孔子要求君子要“言忠信,行笃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荀子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朱熹主张,“道之以德者,是自身上做出去.”儒家认为:知、行必须要合一,“行”是“知”的目的,“知”只有落实到具体的“行”上,才有其实际的意义;而“行”也是“知”的必经途径,真“行”才会出真“知”.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理解行为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这是“知”的方面;更必须在生活上遵循这些准则而行动,这是“行”的方面.知行相互为用,共同促进着道德人格的完善.当代大学生中一些人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实际上却没有那样做,知与行是分离的.借鉴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知行统一、慎言躬行等道德修养方法进行修养,可以使大学生在道德修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使这种认识在理性化的道路上不断得以巩固和升华,同时更重视自身的道德实践,使这种实践在比较自觉的状态下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和人格,使自己不是知行脱节、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而是知行统一、德在于行、行高于言.
谢谢你让我疏理了我的伦理学的问题.